本报告深入分析液冷行业产能利用现状,探讨头部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分化特征,提出技术升级、产能布局、供应链管理等优化策略,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液冷作为高效节能的散热解决方案,近年来受益于数据中心、新能源(如光伏、电池)、高端制造等领域的需求增长,行业规模持续扩张。但从龙头企业的财务数据来看,行业产能利用呈现分化特征:头部企业凭借技术与规模优势实现高效产能利用,中小企业则面临产能过剩或效率低下的困境。
以2025年三季度数据为例,英维克(002837.SZ)作为行业龙头,实现总收入40.26亿元(同比增长18%,来自行业排名数据中的or_yoy),运营利润4.38亿元,基本EPS0.41元,盈利状况稳健;而佳力图(603912.SH)同期总收入仅4.83亿元,运营利润-5.30亿元,基本EPS-0.08元,净利润为负(-4389万元)。这种差距反映出:
oper_cost达4.15亿元,占总收入的85.9%,而英维克的oper_cost占比为72.7%)。液冷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能效比(EER)与可靠性。头部企业通过加大研发投入,优化产品设计,降低单位产能的能耗与成本。例如:
rd_exp),占总收入的3.65%,高于佳力图的1.08亿元(占比22.3%,但基数小);netprofit_margin(净利润率)达8.57%(24/280,行业排名靠前),而佳力图因产品同质化,净利润率为负。液冷需求高度集中在数据中心(如北上广深的算力枢纽)、新能源产业集群(如长三角的光伏基地)。头部企业通过区域产能布局,缩短供应链半径,提高产能响应速度:
accounts_receivable达3.67亿元,占总收入的76%,反映应收账款周转慢,需求匹配度低)。液冷行业的供应链涉及精密零部件(如泵、换热器)、电子元件等,供应链稳定性直接影响产能利用。头部企业通过供应商整合与库存优化,降低原材料成本与缺货风险:
accounts_payable达11.81亿元(占总收入的29.3%),说明其对供应链的掌控能力强,可通过延长付款周期降低资金占用;accounts_payable仅2.76亿元(占比57.1%),反映其供应链议价能力弱,原材料成本波动对产能利用的冲击更大。液冷需求的增长主要来自数据中心的算力升级(如ChatGPT带动的GPU服务器需求)、新能源电池的热管理(如宁德时代的4680电池液冷系统)。头部企业通过聚焦这些高增长领域,提高产能利用率:
revenue_ps(收入 per share)达1元(行业排名1/280),说明其产品销量大,需求旺盛;or_yoy)但基数小,产能利用仍不足。国家“双碳”目标推动数据中心、新能源等行业降低能耗,液冷作为比风冷节能30%-50%的解决方案,需求持续增长。政策支持(如《“十四五”数字政府建设规划》要求数据中心PUE≤1.3)促使企业优化产能,生产符合节能标准的液冷产品。
液冷行业产能利用优化的核心方向是**“技术驱动+需求匹配”**:
液冷行业产能利用优化的关键在于技术升级提升效率、产能布局匹配需求、供应链管理降低风险。头部企业(如英维克)通过这些策略实现了高产能利用率与盈利增长,而中小企业(如佳力图)因未能适应市场变化,产能利用效率低下。未来,随着政策与市场需求的进一步推动,液冷行业的产能利用将向头部企业集中,技术与规模成为产能优化的核心竞争力。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