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入分析液冷技术在CPO(共封装光学)散热中的应用,探讨其如何提升数据中心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并预测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涵盖浸没式与冷板式液冷技术路径,以及其对AI、HPC等领域的财经价值。
随着人工智能(AI)、高性能计算(HPC)及5G通信的快速发展,数据中心对算力与带宽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共封装光学(Co-Packaged Optics, CPO) 作为新一代光互连技术,通过将光模块与交换机ASIC芯片直接封装在一起,大幅缩短了电信号与光信号的传输距离(从传统的数米缩短至数厘米),实现了低延迟(<100ns)、高带宽(>800Gbps)、低功耗(降低30%以上) 的核心优势,成为支撑AI大模型、云计算等算力密集型应用的关键技术。
然而,CPO的高集成度与高功率密度也带来了严峻的散热挑战。传统风冷技术(导热系数约0.026 W/(m·K))无法有效应对CPO模块的超高性能需求:例如,英伟达H100 GPU的功率高达700W,加上光模块的激光器(约100-200W)及ASIC芯片(约300-500W),整个CPO模块的功率密度可达到1000W/cm²以上,是传统服务器的5-10倍。若散热不及时,芯片温度将超过85℃的阈值,导致性能下降甚至烧毁。在此背景下,液冷技术(导热系数约0.6-0.8 W/(m·K),是空气的20-30倍)成为CPO技术规模化应用的“必选项”。
液冷技术在CPO中的应用需结合功率密度、成本预算及部署场景进行选择,主要分为两大技术路径:
定义:将整个CPO模块(包括ASIC芯片、光模块、电源等)完全浸没在绝缘冷却液(如硅油、矿物油或氟化液)中,通过冷却液的直接接触吸收热量,再通过换热器将热量传递至外部冷却系统。
适用场景:核心数据中心的高性能CPO节点(如AI训练集群、超算中心),这类场景对散热效率要求极高(需将芯片温度控制在60℃以下),且能承担较高的初期成本。
技术优势:
定义:在CPO模块的高发热组件(如ASIC芯片、激光器)表面贴合金属冷板(如铝或铜),冷却液(如水或乙二醇溶液)在冷板内部循环,将热量带走。冷板式液冷不直接接触光模块或其他敏感组件,适用于对成本及维护要求较高的场景。
适用场景:边缘数据中心、混合云架构中的中低功率CPO节点(如AI推理、边缘计算),这类场景对散热效率的要求略低,但需控制初期投入(冷板式液冷成本约为浸没式的1/3)。
技术优势:
液冷技术并非简单的“散热工具”,而是从运营成本、空间利用率、性能释放三大维度赋能CPO技术的商业化落地,符合数据中心“降本增效”的核心诉求。
数据中心的电源使用效率(PUE) 是衡量能耗水平的关键指标(PUE=总能耗/IT设备能耗)。传统风冷数据中心的PUE约为1.3-1.5,而采用液冷技术的CPO数据中心,PUE可降至1.1-1.2(浸没式)或1.2-1.3(冷板式)。
财经影响:假设一个10MW的CPO数据中心,采用浸没式液冷后,PUE从1.4降至1.1,每年可节省约10,512万度电(10MW×24×365×(1.4-1.1)),按每度电0.5元计算,年电费节省约5256万元。这对数据中心运营商(如阿里、腾讯)而言,是显著的成本优化(电费占数据中心运营成本的40%以上)。
CPO模块的高集成度已大幅减少了设备占用空间(比传统光模块+交换机方案节省50%空间),而液冷技术进一步提升了空间利用率:
液冷技术通过直接吸收芯片热量,减少了“热传导损耗”(传统风冷中,热量需通过空气传递至散热片,再由风扇排出,损耗约15-20%)。对于CPO模块而言,功耗降低意味着:
根据Grand View Research(2024年)的报告,全球液冷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的32亿美元增长至2028年的15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36%。其中,CPO液冷作为液冷技术的高价值应用场景(占液冷市场的20-30%),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的6.4亿美元增长至2028年的45亿美元,CAGR高达48%。
CPO液冷产业链主要包括四大环节:
其中,CPO模块厂商与液冷设备厂商是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占据了约60%的市场份额。例如,中际旭创的CPO液冷模块收入占比从2023年的5%增长至2024年的15%,成为其主要增长引擎;英维克的CPO液冷解决方案收入占比从2023年的8%增长至2024年的22%,毛利率高达45%(高于传统液冷方案的35%)。
尽管液冷技术在CPO中的应用前景广阔,但仍面临以下技术挑战:
液冷技术是CPO技术规模化应用的“关键拼图”,通过提升散热效率、降低运营成本、释放性能潜力,为数据中心带来了显著的财经价值。随着AI与HPC需求的增长,CPO液冷市场将进入高速增长期(CAGR 48%),成为液冷产业链的核心增长点。
对于投资者而言,CPO模块厂商(如中际旭创、新易盛)与液冷设备厂商(如英维克、佳力图)将受益于市场增长,其收入与毛利率均将保持较高增速。同时,芯片厂商(如英伟达、AMD)与数据中心运营商(如阿里、腾讯)也将通过CPO液冷技术提升竞争力,实现“算力增长”与“成本优化”的平衡。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如芯片级液冷、冷却液创新)与行业标准的制定,CPO液冷技术将成为数据中心的“标配”,支撑AI时代的算力革命。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