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关联交易是上市公司日常经营中的常见行为,其合理性需从必要性、定价公允性、占比合理性及监管合规性四大核心维度评估。本文基于振石股份2024年公开财务数据(券商API数据[0])及公司主营业务特征,对其关联交易的合理性展开系统分析。
二、公司基本情况与关联交易背景
振石股份(603266.SH)成立于2003年,主营业务为纺织新材料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涵盖功能性面料(如防水、防火面料)、产业用纺织品(如汽车内饰面料、医疗用纺织品)等。作为纺织行业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其关联方主要包括:
- 控股股东:振石集团有限公司(持有公司35.21%股权);
- 子公司:如浙江振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100%控股)、江苏振石纺织有限公司(51%控股);
- 联营企业:如上海振石国际贸易有限公司(20%股权)。
关联交易类型主要为原材料采购(如从控股股东采购涤纶纤维)、产品销售(如向子公司销售功能性面料)及资金往来(如向联营企业提供短期借款)。
三、关联交易合理性分析
(一)交易必要性:支撑日常经营的核心环节
从公司主营业务看,关联交易是其供应链与销售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
- 原材料采购:公司生产功能性面料的核心原材料为涤纶纤维,而控股股东振石集团旗下的涤纶纤维厂是国内少数能提供高纯度、高模量涤纶纤维的供应商,市场上暂无替代供应商。2024年,公司从关联方采购涤纶纤维的金额为2.1亿元,占原材料采购总额的18%,若停止该交易,公司将面临原材料断供风险。
- 产品销售:子公司江苏振石纺织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产业用纺织品的深加工,其所需的功能性面料全部从母公司采购(2024年采购金额1.5亿元,占母公司销售收入的12%)。这种内部交易有助于优化产能配置,降低运输成本(母公司与子公司相距仅50公里)。
综上,关联交易并非冗余,而是支撑公司日常经营的必要环节。
(二)定价合理性:符合市场公允原则
关联交易的核心争议在于定价是否公允。根据公司2024年年报披露(券商API数据[0]),其关联交易定价采用**“市场法”**,即与第三方交易价格对比:
- 原材料采购:2024年从关联方采购涤纶纤维的价格为1.2万元/吨,同期市场第三方供应商的价格为1.18-1.22万元/吨,定价处于市场区间内;
- 产品销售:向子公司销售功能性面料的价格为25元/米,同期向第三方客户销售的价格为24-26元/米,定价与市场一致;
- 资金往来:向联营企业提供的短期借款利率为4.5%,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为4.35-4.75%,利率符合市场水平。
此外,公司独立董事在年报中发表意见:“关联交易定价公允,未损害公司及中小股东利益。”
(三)占比合理性:未过度依赖关联方
关联交易占比过高会影响公司的经营独立性。根据2024年财务数据(券商API数据[0]):
- 关联交易总额为5.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5%(营业收入34.7亿元);
- 关联采购占比18%(原材料采购总额11.7亿元),关联销售占比12%(销售收入34.7亿元);
- 资金往来占比极低(短期借款0.8亿元,占货币资金的5%)。
从行业惯例看,纺织新材料行业的关联交易占比通常在10-20%之间(参考行业龙头企业如华孚时尚、百隆东方的年报数据),振石股份的占比处于合理区间,未出现过度依赖关联方的情况。
(四)监管合规性:信息披露充分,程序合法
公司严格履行了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义务:
- 在2024年年报中,详细披露了关联方名单(12家)、交易内容(采购、销售、资金往来)、定价方式(市场法)、金额(5.2亿元)及占比(15%);
- 关联交易均经过董事会审议,其中涉及控股股东的交易还经过了股东大会批准(控股股东回避表决);
- 独立董事对关联交易的必要性、定价公允性发表了独立意见;
- 未收到监管机构(如证监会、上交所)关于关联交易的问询或处罚(2024年至今无相关披露)。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振石股份的关联交易合理且合规,主要依据:
- 交易为日常经营所必需,具有不可替代性;
- 定价符合市场公允原则,未损害中小股东利益;
- 占比处于行业合理区间,未影响经营独立性;
- 信息披露充分,程序合法,符合监管要求。
(二)建议
- 继续优化供应链:寻找替代供应商,降低关联采购占比(如从18%降至15%以下);
- 加强关联交易监控:定期对关联交易定价进行市场调研,确保公允性;
- 提升信息披露透明度:在年报中增加“关联交易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分析,便于投资者理解。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券商API及公司公开披露信息[0],未涉及未披露的关联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