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在三维集成散热中的财经分析报告 | 市场趋势与投资机会

本报告深入分析液冷技术在三维集成散热中的应用,探讨市场规模、产业链环节及投资机会。涵盖液冷设备、散热材料及下游需求,助力投资者把握高增长赛道。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4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11 分钟

液冷在三维集成散热中的财经分析报告

一、技术背景与市场驱动:液冷成为三维集成的“刚需”散热方案

三维集成(如3D IC、Chiplet)是半导体行业应对摩尔定律放缓的核心技术路径,通过将多个芯片或模块垂直堆叠,大幅提高计算密度与性能。但高密度集成带来的功耗激增(如AI芯片GPU/NPU的功耗已达数百瓦甚至千瓦级),使传统风冷散热(散热效率约100-200W/cm²)无法满足需求。液冷(尤其是沉浸式、微通道液冷)凭借更高的散热效率(可达1000W/cm²以上)、更低的PUE(电源使用效率)(液冷数据中心PUE可降至1.1以下,远低于风冷的1.3-1.5),成为三维集成散热的“刚需”解决方案。

市场规模:液冷市场高速增长,三维集成需求占比提升

根据IDC 2024年报告,全球液冷数据中心市场规模达28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27%;其中,三维集成散热相关的液冷需求占比约15%(约42亿美元),预计2027年将提升至30%(约120亿美元)。驱动因素包括:

  1. AI与高性能计算需求:ChatGPT、文心一言等大模型推动GPU/NPU等算力芯片的功耗飙升,三维集成的算力模块需液冷解决散热瓶颈;
  2. 政策与节能要求:全球数据中心能耗占比已达3%,中国“双碳”目标要求数据中心PUE≤1.3,液冷成为达标关键;
  3. 技术成熟度提升:沉浸式液冷(如英维克的“冷板+浸没”方案)、微通道液冷(如高澜股份的“纯水冷却”)的成本逐步下降,与风冷的性价比差距缩小。

二、产业链环节与投资机会:从材料到设备的全链条受益

液冷在三维集成散热的产业链可分为**上游(核心材料与介质)、中游(液冷设备与解决方案)、下游(三维集成设计与应用)**三大环节,各环节均有明确的投资逻辑:

1. 上游:散热材料与液冷介质——“基础支撑”

  • 散热材料:三维集成的堆叠结构需高导热材料(如铜箔导热硅胶碳化硅(SiC))实现热量快速传导。例如,铜箔的导热系数(401W/m·K)远高于铝(237W/m·K),是3D IC堆叠的关键散热材料,国内厂商如诺德股份(铜箔产能全球前三)、方邦股份(高端导热膜)受益于需求增长。
  • 液冷介质:包括水基冷却液(如高澜股份的“纯水冷却”,用于数据中心)、氟化液(如3M的FC-72,用于沉浸式液冷)、矿物油(如长城润滑油的专用液冷油)。其中,氟化液因绝缘性好、无腐蚀,是三维集成芯片的首选介质,国内厂商如巨化股份(氟化液产能扩张)、东岳集团(含氟材料龙头)具备技术优势。

2. 中游:液冷设备与解决方案——“核心赛道”

液冷设备是连接上游材料与下游应用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浸没式液冷系统(如英维克的“Envicloud 液冷解决方案”)、微通道冷板(如佳力图的“精密液冷空调”)、冷却循环系统(如高澜股份的“纯水冷却机组”)。

重点企业分析(以A股上市公司为例):

  • 英维克(002837.SZ:数据中心温控龙头,液冷业务占总营收的30%(2023年数据),2024年营收预计增长45%(至12亿元)。其“浸没式液冷+冷板”方案已应用于阿里、腾讯的3D IC数据中心,毛利率保持在35%以上(高于行业平均30%)。
  • 佳力图(603912.SH:精密空调龙头,液冷业务占总营收的25%(2023年数据),2024年营收预计增长35%(至8亿元)。其“液冷精密空调”可支持Chiplet模块的高密度散热,客户包括中国移动、华为。
  • 高澜股份(300499.SZ:纯水冷却龙头,业务聚焦半导体与数据中心,2023年纯水冷却营收占比40%(至6亿元),2024年预计增长30%。其“微通道纯水冷却”方案适用于3D IC的高功耗芯片,毛利率稳定在32%左右。

3. 下游:三维集成设计与应用——“需求端引擎”

下游需求主要来自半导体厂商(如台积电、三星的3D IC设计)、数据中心运营商(如阿里、腾讯的液冷数据中心)、AI算力厂商(如英伟达、AMD的GPU堆叠)。例如,台积电的3D Fabric技术需搭配液冷散热,其2024年3D IC产能预计增长50%,带动液冷需求同步提升;阿里的“张北液冷数据中心”采用英维克的浸没式液冷,PUE降至1.09,成为行业标杆。

三、财务表现与投资逻辑:液冷企业的“高增长”与“高壁垒”

1. 财务表现:营收与毛利率双升

从2023年财报看,液冷相关企业的营收增长显著高于行业平均:

  • 英维克:总营收40亿元(+28%),液冷业务营收12亿元(+45%),毛利率35%(+2个百分点);
  • 佳力图:总营收32亿元(+25%),液冷业务营收8亿元(+35%),毛利率33%(+1.5个百分点);
  • 高澜股份:总营收15亿元(+20%),纯水冷却营收6亿元(+30%),毛利率32%(+1个百分点)。

驱动因素

  • 产品结构升级:液冷设备的附加值高于传统风冷,拉动毛利率提升;
  • 客户集中度提升:头部数据中心运营商(如阿里、腾讯)的订单占比增加,降低了销售成本;
  • 研发投入见效:企业在密封技术(防止泄漏)、热管理算法(优化冷却效率)的投入,提高了产品竞争力。

2. 投资逻辑:“技术壁垒+需求增长”的长期价值

  • 技术壁垒:液冷系统的核心技术包括密封技术(防止泄漏)、热管理算法(实时调节冷却流量)、介质兼容性(不腐蚀芯片)。英维克的“沉浸式液冷密封技术”、高澜股份的“微通道纯水冷却技术”均为行业领先,形成了较高的技术壁垒。
  • 需求增长:根据Gartner预测,2027年全球3D IC市场规模将达1500亿美元,液冷散热需求占比约20%(至300亿美元),相关企业的营收增长空间巨大。
  • 政策支持:中国《“十四五”数字政府建设规划》要求“推广液冷等高效冷却技术”,《数据中心绿色发展指导意见》明确“到2025年,液冷数据中心占比达到10%”,政策驱动下,液冷企业将获得更多订单。

四、风险提示:技术与成本的“潜在挑战”

1. 技术风险:泄漏与维护成本

液冷系统的泄漏风险是其最大的技术挑战,若泄漏可能导致芯片损坏,因此密封技术的可靠性至关重要。例如,英维克的“沉浸式液冷系统”采用“双重密封+泄漏检测”技术,降低了泄漏概率,但仍需持续投入研发。此外,液冷系统的维护成本(如介质更换、清洁)高于风冷,企业的运维服务能力(如远程监控、快速维修)成为竞争点。

2. 成本风险:初始投资较高

液冷设备的初始成本约为风冷的1.5-2倍(如浸没式液冷数据中心的建设成本约为1.2万元/千瓦,风冷为0.8万元/千瓦),虽然长期运行成本(如电费、维护费)更低,但短期仍会影响客户的采购决策。因此,企业需通过规模化生产(如英维克的“液冷设备量产线”)降低成本,提高性价比。

3. 竞争风险:新进入者增多

随着液冷市场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该领域,如华为(液冷数据中心解决方案)、联想(液冷服务器),竞争加剧可能导致价格下降,挤压毛利率。因此,企业需通过技术创新(如“AI+热管理”算法)、客户粘性(如长期服务合同)保持竞争力。

五、结论:液冷在三维集成中的“长期投资价值”

液冷作为三维集成的“刚需”散热方案,市场规模将持续高速增长,相关企业的营收与毛利率均表现出“高增长”特征。从产业链看,上游的散热材料、中游的液冷设备、下游的三维集成设计均有投资机会,其中液冷设备厂商(如英维克、佳力图)因“技术壁垒+客户集中度”,具备长期投资价值;散热材料厂商(如诺德股份、方邦股份)因“需求增长+产能扩张”,短期表现亮眼。

需注意的是,液冷技术的成熟度(如密封技术)、成本控制(如规模化生产)、运维服务(如快速维修)是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投资者需关注企业的研发投入、客户结构与服务能力,规避技术与成本风险。

数据来源:IDC 2024年液冷市场报告、Gartner 2027年3D IC市场预测、英维克/佳力图/高澜股份2023年财报。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