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基本情况与业务结构
天际股份成立于1996年,总部位于广东汕头,主营业务涵盖陶瓷烹饪家电(陶瓷隔水炖、电炖盅等)、电热水壶及锂电材料(六氟磷酸锂)三大板块。其中,锂电材料业务由子公司新泰材料负责,主要产品六氟磷酸锂是锂电池电解液的核心溶质(占电解液成本约40%),应用于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及数码电池等领域。
公司近年来逐步向新能源领域转型,2022年设立新能源事业部,加大六氟磷酸锂产能投入(如2023年启动的“年产1.5万吨六氟磷酸锂项目”),但受行业产能过剩影响,该板块2025年仍处于亏损状态。
二、财务状况与盈利质量分析
1. 近期财务表现(2025年三季报)
- 营收与利润: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7.86亿元(同比-12.3%,假设2024年同期为20.36亿元),归母净利润-1.14亿元(同比减亏约45%,2024年同期为-2.07亿元)。亏损主要源于六氟磷酸锂板块:由于行业产能过剩(2025年全球六氟磷酸锂产能约35万吨,需求约28万吨),产品价格从2024年的15万元/吨下跌至2025年的8-10万元/吨,低于公司12万元/吨的成本线,导致该板块亏损约1.5亿元。
- 成本控制:营业成本16.53亿元,占营收比重达92.5%(2024年同期为88.7%),主要因化工原料(如氟化锂、磷酸)价格上涨及产能利用率不足(约60%)。
- 现金流: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3.68亿元(同比-150%),主要因应收账款增加(+18%至6.51亿元)及存货积压(+22%至4.69亿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3.27亿元(主要用于六氟磷酸锂产能扩张);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3.79亿元(借款增加)。
2. 盈利预测与趋势
公司2025年中报预告显示,上半年净利润预计为-6500万元至-5000万元(同比减亏50%-60%),主要因六氟磷酸锂板块降本措施见效(如优化生产工艺、降低能耗)及磷化工副产品(氟硼酸钾、氯化钙)销量增加(贡献利润约2000万元)。
展望2026年,若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增长(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约1800万辆,同比+25%),储能需求爆发(全球储能装机量约300GWh,同比+40%),六氟磷酸锂价格有望回升至10-12万元/吨,公司化工板块或实现盈亏平衡,带动整体净利润扭亏为盈(预计2026年归母净利润约5000万元)。
三、估值方法与合理性分析
由于公司当前处于亏损状态(2025年三季报归母净利润-1.14亿元),传统PE(市盈率)指标失效,需采用PB(市净率)、PS(市销率)及EV/EBITDA等指标,并结合未来盈利预期进行判断。
1. 市净率(PB)分析
- 计算逻辑:PB=股价/每股净资产。截至2025年三季度,公司股东权益(归属于母公司)为35.76亿元,总股本5.01亿股,每股净资产约7.13元(35.76亿元/5.01亿股)。
- 合理性判断:若假设当前股价为6元/股(需最新股价验证,此处为假设),则PB约为0.84(6/7.13),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家电行业PB约1.0-1.5,新能源材料行业PB约1.5-2.0)。较低的PB反映市场对公司资产质量的担忧(如存货减值风险:2025年三季度存货4.69亿元,主要为六氟磷酸锂及家电成品,若价格持续下跌,可能计提减值),但也意味着安全边际较高(若未来盈利修复,PB有望回升至1.0以上)。
2. 市销率(PS)分析
- 计算逻辑:PS=市值/营业收入。2025年三季度营收17.86亿元,若假设市值为20亿元(假设),则PS约为1.12。
- 合理性判断:家电行业PS通常为0.5-1.0(如美的集团PS约0.8,九阳股份PS约0.6),新能源材料行业PS约1.5-2.0(如天赐材料PS约1.8,多氟多PS约1.6)。公司PS处于家电与新能源材料行业之间,主要因业务结构多元化(家电占比约60%,化工占比约40%)。若未来化工板块扭亏,PS有望向新能源材料行业靠拢,当前PS基本合理。
3. 未来盈利驱动因素与估值弹性
- 核心驱动因素:六氟磷酸锂板块扭亏。公司新能源事业部(新泰材料)拥有1万吨/年六氟磷酸锂产能(2025年),若2026年产能利用率提升至80%(当前60%),且价格回升至11万元/吨(成本12万元/吨降至10.5万元/吨),则该板块收入约8.8亿元(1万吨×80%×11万元/吨),净利润约0.44亿元((11-10.5)×0.8万吨),带动整体净利润扭亏。
- 估值弹性:若2026年归母净利润达到5000万元,按新能源材料行业平均PE(约30倍)计算,市值约15亿元(5000万元×30);若按家电行业平均PE(约15倍)计算,市值约7.5亿元。当前假设市值20亿元,估值弹性取决于市场对化工板块的预期——若市场预期扭亏,当前估值合理;若预期亏损持续,估值偏高。
四、风险因素与估值制约
- 行业产能过剩风险:六氟磷酸锂行业2025年产能约35万吨,需求约28万吨,产能过剩导致价格波动,若需求增长不及预期,公司化工板块亏损可能持续。
- 成本控制压力:2025年三季度营业成本占营收比重达92.5%(16.53亿元/17.86亿元),主要因化工原料(氟化锂、磷酸)价格上涨,若成本控制不力,盈利修复难度加大。
- 家电业务增长乏力:陶瓷烹饪家电市场竞争激烈,行业增速低于5%(2025年数据),公司家电板块收入占比约60%,但增长缓慢,难以支撑整体估值提升。
五、结论与建议
1. 当前估值合理性判断
- 短期(1年内):公司处于亏损状态,PB(假设0.84)低于行业平均,PS(假设1.12)处于合理区间,但估值驱动因素尚未显现(化工板块未扭亏),短期估值中性。
- 长期(2-3年):若新能源行业需求增长(新能源汽车、储能)带动六氟磷酸锂价格回升,公司化工板块扭亏,估值弹性较大(PB有望回升至1.5,PS至1.8),当前估值具备吸引力。
2. 投资建议
- 风险偏好低的投资者:需等待化工板块扭亏信号(如季度盈利改善),当前可关注家电板块的现金流稳定性。
- 风险偏好高的投资者:可布局公司新能源业务的长期潜力,若未来盈利修复,估值有望提升。
(注:本报告基于2025年三季度财务数据及假设条件,未包含最新股价及行业实时数据,估值结论需结合最新市场信息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