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2024-2025年中国光伏行业反内卷政策效果,包括产能管控、价格稳定、技术升级及市场集中度提升,揭示政策对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及现存挑战。
2023年以来,中国光伏行业经历了严重的“内卷”困境:产能过剩(2023年光伏组件产能约800GW,而全球需求仅350GW)、产品价格暴跌(组件价格从2022年的2.1元/W跌至2023年的0.9元/W)、企业利润大幅收缩(行业平均毛利率从2022年的22%降至2023年的12%)。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能源局等多部门联合出台了《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关于做好2024年光伏产业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反内卷”政策,核心内容包括:
政策实施后,光伏行业产能扩张速度明显放缓。据券商API数据[0],2024年全国光伏组件产能新增约100GW,较2023年的200GW下降50%;2025年新增产能进一步降至80GW。同时,产能利用率逐步回升:2023年行业平均产能利用率约65%,2024年提升至72%,2025年上半年达到75%(数据来源: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其中,高效组件产能利用率更高,2025年TOPCon组件产能利用率约80%,HJT组件约78%,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政策对价格的稳定作用显著。2023年组件价格暴跌至0.9元/W,导致多数企业亏损;2024年上半年,行业协会推动企业签订《光伏组件价格自律公约》,约定组件价格不低于1.1元/W。此后,组件价格逐步回升,2024年下半年稳定在1.3元/W左右,2025年保持在1.2-1.4元/W的合理区间(数据来源:PV InfoLink)。价格稳定带动企业利润修复,2024年行业平均毛利率回升至18%,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升至20%。
政策对技术升级的推动效果明显。2023年,TOPCon组件渗透率约30%,HJT组件约10%;2024年,TOPCon渗透率提升至45%,HJT至15%;2025年上半年,TOPCon渗透率达到55%,HJT达到22%(数据来源:Solarbe)。同时,转换效率持续提高:2025年,TOPCon组件转换效率从2023年的25%升至26%,HJT组件从25.5%升至27%(数据来源:隆基绿能、通威股份财报)。技术升级不仅提高了产品附加值,还增强了中国光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2025年中国高效组件出口占比达到70%,较2023年的50%提升20个百分点。
政策鼓励龙头企业兼并重组,市场集中度逐步提高。2023年,光伏组件行业CR5(前五名企业市场份额)约42%,CR10约60%;2024年,CR5升至48%,CR10升至65%;2025年上半年,CR5进一步达到53%,CR10达到70%(数据来源:券商API数据[0])。其中,隆基绿能、通威股份、晶澳科技等龙头企业市场份额持续扩大:2025年上半年,隆基绿能组件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12%升至18%,通威股份从10%升至15%,晶澳科技从8%升至12%。
龙头企业的财务数据反映了政策效果。以隆基绿能(601012.SH)、通威股份(600438.SH)、晶澳科技(002459.SZ)为例:
这些数据显示,政策实施后,企业利润逐步修复,增长质量提升。
尽管政策效果显著,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总体来看,2024-2025年光伏行业“反内卷”政策效果显著:产能过剩缓解、价格稳定、技术升级加速、市场集中度提升、企业财务表现改善。政策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未来,需进一步加强海外市场拓展、降低高效技术成本、支持中小企业转型,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注: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券商API[0]、中国光伏行业协会、PV InfoLink等。)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