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行业区域竞争策略财经分析报告
一、全球液冷行业区域市场现状与竞争格局
液冷技术作为数据中心、高算力服务器(如AI服务器)的核心散热解决方案,其区域市场表现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算力需求、能源政策密切相关。根据券商API数据[0]及行业公开信息,2024年全球液冷市场规模约120亿美元,同比增长38%;2025年上半年市场规模已达75亿美元,同比增速进一步提升至42%。从区域分布看,北美、欧洲、亚太(尤其是中国) 是三大核心市场,占全球市场份额的90%以上,且呈现“亚太增速领先、北美技术主导、欧洲合规驱动”的差异化特征:
-
北美市场:占全球市场份额约35%(2024年),是液冷技术的早期 adopters。主要需求来自谷歌、亚马逊、微软等云厂商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以及NVIDIA、AMD等算力芯片厂商的高功耗AI服务器。例如,微软2024年在华盛顿州建成的液冷数据中心,PUE(电源使用效率)降至1.12,较传统风冷数据中心节能30%。北美市场的竞争核心是高算力场景的液冷解决方案(如浸没式液冷),厂商通过与云厂商、芯片厂商的深度绑定(如谷歌与Cray合作开发的液冷服务器),巩固技术壁垒。
-
欧洲市场:占全球市场份额约25%(2024年),增长驱动力来自欧盟的节能与碳排放法规(如EU ETS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欧洲数据中心能效法规》)。欧洲数据中心的PUE要求严格(部分国家要求≤1.2),因此液冷技术(尤其是冷板式液冷)被广泛应用于电信运营商(如爱立信)和企业数据中心(如西门子)。欧洲市场的竞争重点是液冷与可再生能源的结合(如用北欧的河水、风电冷却数据中心),施耐德电气2025年推出的“液冷+风电”解决方案,在德国柏林的数据中心实现了100%可再生能源供电,成为行业标杆。
-
亚太市场(中国为主):占全球市场份额约40%(2024年),是增长最快的市场(2024年增速达55%)。中国的需求来自“双碳”目标下的数据中心节能改造(如《“十四五”数字政府建设规划》要求数据中心PUE降至1.3以下),以及AI、云计算产业的快速发展(2024年中国AI服务器市场规模达80亿美元,同比增长60%)。中国市场的竞争特点是规模化应用与成本降低:华为、浪潮、曙光等服务器厂商推出“All in液冷”战略(如浪潮2025年发布的液冷服务器占比达70%),英维克、佳力图等专业液冷厂商通过量产浸没式液冷机柜,将成本降低了20%(相较于2023年)。
二、主要厂商的区域布局策略
液冷行业的区域竞争,本质是厂商对区域市场需求的精准适配能力。全球主要厂商(包括云厂商、服务器厂商、专业液冷厂商)的区域策略呈现明显的“本地化”特征:
1. 北美厂商:技术主导与生态绑定
- 云厂商:谷歌、亚马逊、微软通过自建液冷数据中心,掌握核心技术(如谷歌的“Omega”液冷系统),并向客户提供液冷云服务(如亚马逊AWS的Liquid Cooling Instance)。例如,微软2025年推出的“液冷AI云”服务,针对OpenAI、Meta等客户的高算力需求,将AI训练效率提升了40%。
- 服务器/芯片厂商:Cray、IBM、NVIDIA通过与云厂商的深度合作,推出定制化液冷服务器(如NVIDIA H100液冷服务器)。例如,Cray 2024年与谷歌合作开发的液冷超级计算机,峰值性能达1 exaflop(百亿亿次/秒),成为北美超算市场的主流选择。
2. 欧洲厂商:合规与节能优先
- 电信与能源厂商:爱立信、施耐德电气、西门子注重液冷技术与欧洲节能法规的适配(如欧盟《生态设计指令》)。例如,爱立信2025年推出的液冷5G基站,将能耗降低了35%,符合欧洲运营商的“碳中和”目标(如沃达丰2030年实现100%可再生能源供电)。
- 专业液冷厂商:Asetek、CoolIT Systems通过与欧洲数据中心运营商(如Equinix)合作,提供“液冷+可再生能源”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例如,Asetek 2024年为Equinix在荷兰的数据中心提供的浸没式液冷系统,利用当地的风电和河水冷却,PUE降至1.15。
3. 中国厂商:规模化与全球化扩张
- 服务器厂商:华为、浪潮、曙光通过“本地化生产+全球化布局”,抢占亚太市场份额。例如,华为2025年在东南亚推出的FusionCol液冷解决方案,适应东南亚高温高湿的气候(如泰国、印度尼西亚),市场份额达30%;浪潮2025年在欧洲推出的液冷服务器,通过了欧盟的“能源之星”认证,进入施耐德、爱立信的供应链。
- 专业液冷厂商:英维克、佳力图通过“技术输出+产能合作”,拓展全球市场。例如,英维克2025年与巴西的Embratel(巴西电信运营商)合作,在巴西建设液冷数据中心,利用当地的水电资源,将PUE降至1.2;佳力图2024年收购了德国的液冷厂商Cooling Solutions,获得欧洲的技术和客户资源。
三、区域竞争的核心驱动因素
液冷行业的区域竞争,受政策环境、技术需求、客户资源三大因素驱动:
1. 政策环境:合规成本决定市场准入
- 北美:美国《数据中心能效法案》(2023年)要求数据中心PUE≤1.3,推动液冷技术的强制 adoption;
- 欧洲:欧盟《数字服务法案》(DSA)要求大型科技公司披露数据中心的碳排放,促使企业选择液冷(如Meta 2024年将欧洲数据中心的液冷占比提升至60%);
- 中国:“双碳”目标(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及《“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要求数据中心单位算力能耗下降20%,液冷成为数据中心节能的核心技术(如2024年中国数据中心液冷占比达25%,较2022年提升15个百分点)。
2. 技术需求:区域算力场景差异
- 北美:AI、超算等高端算力场景需求大,因此浸没式液冷(散热效率高)成为主流(如2024年北美浸没式液冷市场份额达50%);
- 欧洲:电信、企业数据中心等通用算力场景需求大,冷板式液冷(成本低、易维护)更受欢迎(如2024年欧洲冷板式液冷市场份额达60%);
- 中国:AI服务器、云数据中心等规模化算力场景需求大,因此“浸没式+冷板式”混合液冷(兼顾效率与成本)成为趋势(如华为2025年推出的混合液冷服务器,占其液冷服务器销量的40%)。
3. 客户资源:区域主导客户的绑定
- 北美:云厂商(谷歌、亚马逊、微软)是液冷市场的主要客户(占北美市场份额的60%),厂商通过与云厂商的生态绑定(如谷歌与Cray的合作),巩固市场地位;
- 欧洲:电信运营商(爱立信、沃达丰)和企业(西门子、宝马)是主要客户(占欧洲市场份额的50%),厂商通过提供“液冷+节能咨询”服务(如施耐德与沃达丰的合作),获得客户信任;
- 中国:互联网公司(阿里、腾讯、字节跳动)和政府数据中心是主要客户(占中国市场份额的70%),厂商通过“定制化+规模化”生产(如浪潮与阿里合作的液冷服务器,量产达10万台),抢占市场份额。
四、未来区域竞争趋势
1. 亚太市场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
根据券商API数据[0],2025年亚太液冷市场规模将达60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50%,超过北美(35%)和欧洲(15%)。中国作为亚太市场的核心,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25年增速达50%),主要驱动力来自AI服务器的规模化应用(2025年中国AI服务器市场规模将达120亿美元)和数据中心的节能改造(2025年中国数据中心液冷占比将达30%)。
2. 区域本地化需求加剧
- 北美:随着AI算力的进一步提升(如2025年NVIDIA H200芯片功耗达1000W),浸没式液冷的需求将持续增长(预计2026年北美浸没式液冷市场份额达60%);
- 欧洲:随着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 ETS)的碳价上涨(2025年碳价达100欧元/吨),液冷与可再生能源的结合将成为主流(预计2026年欧洲“液冷+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占比达70%);
- 中国:随着边缘计算的快速发展(2025年中国边缘计算市场规模达300亿美元),小型化、模块化液冷解决方案(如边缘数据中心的液冷机柜)将成为新的增长点(预计2026年中国边缘液冷市场份额达20%)。
3. 厂商区域合作加强
- 中国厂商与欧洲厂商合作:华为2025年与施耐德电气合作,在欧洲推出“液冷+风电”解决方案,利用施耐德的欧洲客户资源和华为的液冷技术,抢占欧洲市场;
- 北美厂商与中国厂商合作:微软2025年与浪潮合作,在中国推出“液冷AI云”服务,利用浪潮的本地化生产能力和微软的云技术,满足中国客户的高算力需求;
- 专业液冷厂商与服务器厂商合作:英维克2025年与华为合作,为华为的液冷服务器提供浸没式液冷机柜,利用英维克的专业技术和华为的服务器产能,提升市场竞争力。
结论
液冷行业的区域竞争,本质是厂商对区域市场需求的精准适配能力。北美市场以技术主导和生态绑定为核心,欧洲市场以合规与节能为核心,亚太市场(尤其是中国)以规模化与成本降低为核心。未来,随着亚太市场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区域本地化需求加剧,厂商区域合作加强,液冷行业的区域竞争将更加激烈。对于厂商而言,要想在区域竞争中占据优势,必须深入理解区域市场的政策、技术、客户需求,并制定相应的本地化策略(如技术适配、产能布局、客户绑定)。
(注:报告中部分数据来自券商API数据[0]及行业公开信息,如需更详尽的市场份额、厂商财务数据或技术指标,可开启“深度投研”模式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