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祥药业2025年三季度毛利率降至12%,低于行业均值。报告分析其医药主业价格成本挤压、新能源业务量增价跌及新业务投入拖累等核心因素,并提出产品结构优化、成本控制等提升路径。
毛利率是衡量企业产品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计算公式为:
[ \text{毛利率} = \frac{\text{营业收入} - \text{营业成本}}{\text{营业收入}} \times 100% ]
根据券商API数据[0],富祥药业2025年三季度(累计)财务数据显示:
2025年三季度毛利率:
[ \frac{0.93}{7.69} \times 100% \approx 12.05% ]
从历史数据看,公司毛利率呈持续下滑趋势。2024年预告显示“续亏”,主要因医药业务收入下滑、产品价格低位及原材料成本高企[0];2025年三季度毛利率进一步降至12%,处于行业较低水平(原料药行业平均毛利率约20%-30%)。
富祥药业的核心业务为抗感染药物原料药及中间体(占比约60%),受市场竞争加剧及政策影响,产品价格持续下行。同时,原料药的核心原材料(如化工中间体、发酵原料)价格因环保政策及供应链紧张保持高位,导致营业成本大幅增加。例如,2024年公司医药业务收入同比下滑约15%,而营业成本仅下降5%,毛利率从2023年的18%降至2024年的14%[0]。
公司2023年拓展的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业务(占比约30%),虽2025年三季度出货量同比增长20%,但受新能源行业产能过剩影响,产品价格同比下跌18%。该业务的毛利率从2024年的15%降至2025年三季度的8%,成为整体毛利率的“拖累项”[0]。
公司2024年启动的微生物蛋白业务(占比约10%)处于研发及产能建设后期,固定资产折旧(如发酵罐、提取设备)大幅增加。2025年三季度,该业务仅贡献0.3亿元收入,但分摊的固定成本达0.15亿元,导致其毛利率为-50%(亏损状态),拉低整体毛利率约2个百分点[0]。
根据券商API数据[1],原料药行业2025年三季度平均毛利率约25%,富祥药业的12%明显低于行业均值,排名处于行业后20%。主要差距在于:
加大高附加值产品(如新型抗感染药物原料药、高端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的研发投入,降低低毛利率产品(如传统中间体)的占比。例如,公司2025年启动的“新型β-内酰胺类原料药”项目,预计2026年投产,目标毛利率达30%[0]。
通过供应链一体化(如与原材料供应商签订长期协议)降低采购成本;优化生产流程(如引入自动化设备)提高产能利用率,降低单位固定成本。
推动微生物蛋白业务的商业化进程,争取2026年实现规模化收入(目标1亿元),降低固定成本分摊比例。同时,拓展海外市场(如东南亚、欧洲),缓解国内新能源行业的价格压力。
富祥药业当前毛利率(12%)处于历史低位,主要受医药业务的价格成本压力、新能源板块的量增价跌及新业务的投入拖累。若公司能顺利推进产品结构优化及成本控制,预计2026年毛利率可回升至18%(行业均值的70%);若新业务(微生物蛋白)能实现规模化盈利,毛利率有望进一步提升至20%以上。
但需注意,新能源行业的产能过剩及医药政策的不确定性(如药品集中采购)仍可能对毛利率造成冲击,需持续跟踪公司的业务进展及行业环境变化。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