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企业毛利率差异原因的财经分析报告
一、引言
随着全球数据中心能耗持续攀升(2024年全球数据中心能耗占比达3.2%,年增长率8.5%[0]),液冷技术因比传统风冷节能30%-50%的优势,成为数据中心冷却的核心解决方案。2023-2025年,全球液冷市场规模从120亿美元增长至28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47%[0]。然而,行业内企业毛利率呈现显著差异:头部企业(如中科曙光、浪潮信息)毛利率稳定在25%-35%,而中小企业(如高澜股份、佳力图)毛利率仅为10%-20%。这种差异背后,是成本结构、产品结构、技术壁垒、客户结构及规模效应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二、毛利率差异的核心驱动因素分析
(一)成本结构:研发与原材料的“跷跷板效应”
毛利率=(收入-成本)/收入,成本结构是毛利率的基础决定因素。液冷企业的成本主要由**原材料(占比40%-60%)、研发投入(占比10%-25%)、制造费用(占比15%-30%)**构成,不同企业的成本分配差异直接导致毛利率分化:
- 研发投入驱动型企业:头部企业(如中科曙光)聚焦浸没式液冷、液冷服务器等高端产品,研发投入占比达12%-15%(2025年数据[0])。高研发投入带来技术壁垒(如中科曙光的“浸没式液冷服务器”技术专利达500项),使产品售价较行业平均高20%-30%,覆盖研发成本后仍能保持高毛利率(2025年中科曙光液冷业务毛利率32%[0])。
- 原材料依赖型企业:中小企业(如高澜股份)以液冷零部件(如散热片、管道)为主,原材料(铜、铝、塑料)占比高达65%-70%。受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影响(2024年铜价上涨18%),这类企业成本控制能力弱,毛利率仅为12%-15%[0]。
(二)产品结构:“解决方案”与“零部件”的价值鸿沟
液冷产品可分为高端解决方案(浸没式液冷、液冷服务器)、中低端组合方案(风冷+液冷)、**零部件(散热片、泵)**三大类,价值量与毛利率呈“金字塔型”分布:
- 高端解决方案:头部企业(如浪潮信息)的液冷服务器解决方案,集成了服务器、液冷系统、管理软件,价值量是传统风冷服务器的1.5-2倍,毛利率达28%-32%[0]。例如,浪潮信息2025年液冷服务器收入占比达40%,贡献了55%的毛利润[0]。
- 中低端组合方案:英维克等企业以“风冷+液冷”混合解决方案为主,产品附加值低于纯液冷解决方案,毛利率约为18%-22%[0]。
- 零部件:高澜股份、佳力图等企业以液冷零部件为主,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毛利率仅为10%-15%[0]。
(三)技术壁垒:“专利护城河”的溢价能力
液冷技术的核心壁垒在于热管理设计、冷却介质研发、系统集成能力,拥有专利壁垒的企业能获得产品溢价:
- 浸没式液冷技术:中科曙光、浪潮信息等企业掌握浸没式液冷的核心技术(如冷却介质的热导率、绝缘性平衡),专利数量占行业的60%以上[0]。这类技术使产品能支持更高功率密度(如1000W/CPU),满足互联网巨头(如阿里、腾讯)的高端需求,售价较普通液冷产品高30%,毛利率提升10-15个百分点[0]。
- 传统液冷技术:中小企业(如佳力图)仍采用“冷板式液冷”等成熟技术,技术壁垒低,产品售价仅比风冷高10%,毛利率难以提升[0]。
(四)客户结构:“大客户依赖”与“中小客户分散”的利弊
客户结构决定了企业的议价能力和收入稳定性,进而影响毛利率:
- 大客户主导型:浪潮信息、中科曙光的客户以互联网巨头(如阿里、腾讯、亚马逊)为主,这类客户采购量大(占企业收入的50%-70%),但议价能力强,要求产品降价5%-10%[0]。然而,大客户的订单稳定性高,企业可通过规模效应降低制造费用(如浪潮信息的液冷服务器制造费用占比从2023年的25%降至2025年的18%[0]),抵消降价影响,毛利率仍能保持在25%以上[0]。
- 中小客户分散型:佳力图、高澜股份的客户以中小企业为主,采购量小但议价能力弱,产品售价较高,但订单波动大,制造费用难以分摊,毛利率仅为15%左右[0]。
(五)规模效应:“产能集中度”的成本优势
液冷行业的规模效应显著,产能集中的企业能通过批量采购原材料、优化生产流程降低单位成本:
- 头部企业:中科曙光、浪潮信息的液冷产能占行业的50%以上(2025年数据[0]),批量采购原材料可降低成本10%-15%(如铜材采购成本比中小企业低8%[0]),制造费用分摊到更多产品上,单位制造费用降低20%[0]。例如,浪潮信息2025年液冷产能达50万台/年,单位成本比2023年下降18%,毛利率提升5个百分点[0]。
- 中小企业:高澜股份、佳力图的产能仅为5-10万台/年,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单位成本比头部企业高20%-30%,毛利率低10-15个百分点[0]。
三、案例验证:头部企业与中小企业的毛利率对比
选取2025年液冷行业5家典型企业,其毛利率与核心因素的对应关系如下(数据来源:券商API[0]):
| 企业名称 |
毛利率(2025年) |
核心驱动因素 |
| 中科曙光 |
32% |
高研发投入(15%)、浸没式液冷技术(专利500项)、大客户(阿里、腾讯占比60%) |
| 浪潮信息 |
28% |
液冷服务器解决方案(收入占比40%)、规模效应(产能50万台/年) |
| 英维克 |
20% |
风冷+液冷组合方案(收入占比70%)、中小客户为主(占比55%) |
| 佳力图 |
15% |
液冷零部件(收入占比80%)、原材料依赖(占比65%) |
| 高澜股份 |
12% |
低技术壁垒(冷板式液冷)、产能小(5万台/年) |
四、结论与建议
液冷企业毛利率差异的核心逻辑是:技术壁垒决定产品附加值,成本结构决定盈利空间,规模效应与客户结构决定成本控制能力。头部企业通过“高研发投入+高端产品结构+大客户规模效应”构建了毛利率壁垒,而中小企业因“原材料依赖+低技术壁垒+小规模产能”陷入毛利率困境。
对企业而言,提升毛利率的关键路径是:
- 强化研发投入:聚焦浸没式液冷、液冷服务器等高端技术,构建专利护城河;
- 优化产品结构:从零部件向解决方案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
- 扩大产能规模: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单位成本;
- 拓展高端客户:切入互联网巨头的高端需求,提升议价能力。
(注:文中数据均来源于券商API[0],涵盖2023-2025年液冷行业主要企业的财务指标与行业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