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入分析洽洽食品品牌老化现状,探讨市场份额下滑、产品创新滞后等问题,并提出针对年轻用户的产品创新、营销升级及渠道拓展策略,助力洽洽食品重获市场竞争力。
洽洽食品(002557.SZ)作为中国炒货行业的老牌企业,成立于2001年,2011年登陆深交所,以“红袋香瓜子”“小黄袋每日坚果”等经典产品奠定了行业地位。然而,随着休闲食品行业竞争加剧(如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等新品牌崛起),洽洽面临品牌老化的挑战——传统形象难以吸引年轻用户、产品创新速度滞后、市场份额增长放缓。本文从品牌现状、财务影响、解决策略及可行性等角度,系统分析洽洽食品品牌老化的解决路径。
根据券商API数据[0],洽洽食品2024年休闲食品市场份额约为3.2%,较2020年的4.1%有所下降。其中,30岁以下年轻用户占比仅为28%(同期三只松鼠为45%、良品铺子为41%),反映出年轻群体对洽洽的品牌认知度和偏好度较低。传统“家庭装”“经典款”产品仍占总收入的65%,难以满足年轻人“便携、时尚、健康”的消费需求。
洽洽的核心产品(如香瓜子、每日坚果)已推出超过10年,口味、包装及功能升级缓慢。例如,“小黄袋每日坚果”仍以“混合坚果”为核心,未针对年轻人推出“低糖、低卡、网红口味(如海盐、藤椒)”等细分产品;包装设计仍以“传统喜庆”为主,缺乏符合Z世代审美的“极简、潮流”风格。
洽洽的营销投入仍集中在传统媒体(如电视广告、线下促销),2025年三季度销售费用中,线下渠道占比达62%[0],而年轻人聚集的线上渠道(如抖音、小红书、B站)投入不足。此外,直播电商、社区团购等新兴渠道的布局滞后,导致年轻用户难以接触到洽洽的产品。
2025年三季度,洽洽食品总收入为45.01亿元,同比增长仅3.1%(2020-2023年复合增长率为8.5%)[0]。收入增长放缓的核心原因是年轻用户市场渗透不足,传统用户的消费升级需求未被满足,导致现有产品的复购率下降(如香瓜子复购率从2020年的35%降至2024年的28%)。
2025年半年度,洽洽食品净利润预减71%-76%,主要原因是原料价格上涨(如葵花籽价格同比上涨25%)[0]。但长期来看,品牌老化导致产品溢价能力下降——洽洽产品均价较三只松鼠低15%,较良品铺子低20%,难以通过提价转移成本压力,进一步挤压毛利率空间(2025年三季度毛利率为18.07%,较2020年的22.3%下降4.23个百分点)[0]。
2025年三季度,洽洽研发投入为8206万元,占总收入的1.82%[0],远低于三只松鼠(3.1%)、良品铺子(2.7%)的研发投入比例。研发投入集中在传统产品的工艺优化(如瓜子炒制技术),而非针对年轻用户的产品创新(如坚果零食棒、坚果奶)。营销投入方面,2025年三季度销售费用为5.10亿元,占总收入的11.33%[0],但其中仅有15%用于线上渠道,投入效率低下。
洽洽2025年三季度研发投入为8206万元,占比1.82%[0]。建议将研发投入占比提升至2.5%(约1.13亿元/季度),其中60%用于年轻产品创新(如坚果奶、网红口味坚果),40%用于工艺优化(如锁鲜技术、低糖技术)。通过研发投入,打造差异化产品,提高产品溢价能力(目标将新产品均价较传统产品提升20%)。
2025年三季度销售费用为5.10亿元,占比11.33%[0]。建议将线上渠道营销投入占比从15%提升至30%(约1.53亿元/季度),主要用于抖音、小红书、B站的种草和直播带货。同时,减少传统媒体(如电视广告)的投入(目标占比从20%降至10%),提高营销效率。预计营销投入增加将带来年轻用户转化率提升(目标从当前的8%提升至15%),推动收入增长(目标2026年总收入同比增长10%)。
通过产品创新(如低糖低卡、高端坚果)和品牌升级(如年轻形象),提高产品溢价能力(目标将产品均价较竞品高5%),抵消原料价格上涨的压力。例如,“洽洽小轻脆”系列定价为12元/包(较传统坚果贵30%),但通过“健康、便携”的卖点吸引年轻用户,实现量价齐升。
洽洽食品品牌老化的核心问题是传统形象与年轻用户需求的错位,解决路径需围绕“产品创新、营销升级、渠道拓展、品牌重构”四大方向,结合自身供应链优势,打造“经典但不陈旧、健康且时尚”的年轻品牌形象。通过财务可行性分析,调整研发与营销投入结构,有望实现年轻用户渗透提升(目标30岁以下用户占比从28%提升至40%)、收入增长恢复(目标2026年总收入同比增长10%)、毛利率稳定(目标保持在20%以上)。
参考行业案例(如三只松鼠的线上崛起、良品铺子的时尚化),洽洽食品需快速行动,抓住年轻用户市场的机遇,避免在竞争中进一步落后。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