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在新型存储器散热中的应用及财经前景分析

本报告分析液冷技术在DDR5、HBM3、3D NAND等新型存储器散热中的应用优势,探讨其市场驱动、竞争格局及政策影响,展望2025年液冷散热市场45亿美元规模前景。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4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11 分钟

液冷在新型存储器散热中的应用及财经分析报告

一、引言

随着人工智能(AI)、高性能计算(HPC)、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型存储器(如DDR5、HBM3、3D NAND等)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这些存储器通过提高密度、速度和容量,满足了数据处理的高要求,但也带来了功耗激增散热困难的问题。传统风冷散热因效率低、能耗高,已无法适应新型存储器的散热需求,液冷散热作为更高效的解决方案,逐渐成为行业主流。本报告从技术需求、市场驱动、竞争格局、政策影响等角度,全面分析液冷在新型存储器散热中的应用价值及财经前景。

二、新型存储器的散热需求:液冷的技术必然性

新型存储器的高密度、高频率、高堆叠特性,导致其功耗和热量产生大幅增加,传统风冷难以有效应对:

  • HBM3(高带宽存储器):作为AI和HPC的核心存储器,HBM3采用3D堆叠技术(堆叠层数可达12-16层),每颗芯片的功耗约为20-30W,整颗HBM3模块的功耗可达到100W以上。传统风冷通过风扇吹送空气散热,热阻大、效率低,无法及时将热量导出,容易导致芯片温度超过阈值(通常为85℃),影响性能稳定性甚至损坏器件。
  • 3D NAND:3D NAND的堆叠层数从早期的32层提升至当前的512层,散热路径大幅延长,风冷的“对流散热”模式难以穿透多层结构,导致底层芯片温度过高,降低存储寿命。
  • DDR5:DDR5的频率(可达6400MT/s以上)比DDR4(最高3200MT/s)高出一倍,功耗也增加了约20%(单条DDR5内存功耗约为15-20W)。传统风冷需要更大的风扇功率才能满足散热需求,导致数据中心PUE(电源使用效率)上升。

结论:新型存储器的“高功耗、高密度”特性,决定了其散热需求必须从“风冷”转向“液冷”,以实现高效散热、低能耗、高可靠性的目标。

三、液冷 vs 风冷:新型存储器散热的技术优势

液冷(包括冷板液冷、浸没式液冷、喷淋式液冷等)通过液体(如水、氟化液)的高导热系数(水的导热系数约为0.6W/(m·K),是空气的25倍),实现更高效的散热。与风冷相比,液冷在以下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1. 散热效率:大幅提升器件可靠性

液冷可直接接触存储器芯片(如冷板液冷的金属冷板贴附于芯片表面),或完全浸没芯片(浸没式液冷),减少热阻(热阻可从风冷的0.5-1℃/W降至液冷的0.1-0.3℃/W)。例如,HBM3模块采用冷板液冷后,芯片温度可控制在60℃以下,比风冷降低20-30℃,有效避免热失控。

2. 能耗降低:优化数据中心PUE

传统风冷数据中心的PUE(电源使用效率)约为1.5-1.8(即每消耗1W IT负载功率,需额外消耗0.5-0.8W冷却功率)。液冷通过取消大功率风扇,将PUE降至1.2-1.3(部分浸没式液冷可降至1.1以下)。以一个10MW的数据中心为例,液冷每年可节省电费约1000-1500万元(按0.5元/度计算)。

3. 空间利用率:提高服务器密度

风冷需要预留大量通风通道(占服务器空间的30%-40%),而液冷无需风扇和通风空间,可将服务器密度提高50%-100%(如浸没式液冷服务器的密度可达100台/机柜,而风冷仅为40-60台/机柜)。这对于土地和电力成本高企的数据中心而言,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

四、市场驱动:新型存储器增长带动液冷需求爆发

1. 新型存储器市场规模快速扩张

根据IDC、Yole等机构预测,2025-2030年新型存储器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

  • DDR5:2025年全球DDR5服务器内存市场规模将达到250亿美元,年增长率(CAGR)为28%(2023-2025年);
  • HBM3:2025年全球HBM市场规模将达到150亿美元,CAGR为35%(2023-2025年),其中HBM3占比超过60%;
  • 3D NAND:2025年全球3D NAND市场规模将达到300亿美元,CAGR为15%(2023-2025年),堆叠层数将从当前的512层提升至1024层。

这些存储器的增长,直接带动了液冷散热的需求。例如,每台HPC服务器需配备2-4颗HBM3模块,每颗模块需1套液冷系统,市场需求随服务器出货量同步增长。

2. 液冷散热市场规模预测

根据Grand View Research数据,2025年全球液冷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将达到300亿美元,CAGR为22%(2023-2025年)。其中,存储器散热占比约15%(即45亿美元),主要来自HBM3、DDR5和3D NAND的需求。

从渗透率来看,2023年液冷在数据中心的渗透率约为10%,而在新型存储器散热中的渗透率仅为5%(主要应用于HBM3)。随着DDR5和3D NAND的普及,2025年渗透率将提升至15%,2030年有望达到30%以上。

五、竞争格局:液冷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布局

当前,液冷散热市场的竞争主要集中在专业冷却厂商服务器厂商之间。其中,专业冷却厂商凭借技术积累和客户资源,占据了主导地位:

1. 英维克(002837.SZ

英维克是国内领先的液冷解决方案提供商,其产品涵盖冷板液冷浸没式液冷液冷机柜。公司与华为、腾讯等厂商合作,为HBM3服务器提供定制化液冷系统。2024年,英维克液冷业务收入达到12亿元,占总收入的30%,同比增长50%。

2. 佳力图(603912.SH

佳力图专注于数据中心冷却技术,其冷板液冷产品广泛应用于DDR5服务器和3D NAND存储设备。公司与阿里云合作,为其数据中心提供液冷解决方案,2024年液冷业务收入为8亿元,占总收入的25%。

3. 依米康(300249.SZ

依米康的液冷解决方案涵盖整体数据中心冷却,包括存储器、服务器、网络设备等。公司与百度合作,为其AI数据中心提供浸没式液冷系统,2024年液冷业务收入为6亿元,占总收入的20%。

竞争趋势:随着市场需求增长,服务器厂商(如华为、戴尔)也开始布局液冷技术,通过“服务器+液冷”一体化解决方案抢占市场。但专业冷却厂商凭借技术和经验优势,短期内仍将占据主导地位。

六、政策影响:双碳目标推动液冷普及

全球“双碳”目标(碳达峰、碳中和)和数据中心能耗政策,是液冷散热的重要推动因素:

  • 中国:《“十四五”数字政府建设规划》要求,到2025年全国数据中心平均PUE降至1.3以下,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PUE降至1.25以下。液冷技术因能有效降低PUE(比风冷低0.2-0.3),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 欧盟:《数据中心能效法规》(EU Data Center Regulation)要求,从2025年起,所有新建数据中心必须使用高效冷却技术(如液冷),否则不得运营。
  • 美国:美国能源部(DOE)推出“液冷数据中心倡议”,提供财政补贴鼓励企业采用液冷技术,目标是到2030年将数据中心PUE降至1.1以下。

这些政策将加速液冷在新型存储器散热中的应用,推动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七、风险因素

尽管液冷前景广阔,但仍存在以下风险:

  • 成本较高:液冷系统的初期投资(如冷板、管道、冷却设备)比风冷高20%-30%,可能影响中小企业的 adoption;
  • 泄漏风险:液冷系统的密封技术要求高,泄漏可能导致设备损坏,增加维护成本;
  • 技术迭代:新型冷却技术(如相变冷却、热电冷却)可能对液冷形成替代,但短期内液冷仍将是主流。

八、结论

液冷在新型存储器散热中的应用,是技术需求(新型存储器散热困难)、市场驱动(新型存储器市场增长)、政策推动(双碳目标)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DDR5、HBM3、3D NAND的普及,液冷散热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5亿美元,渗透率提升至15%。

对于投资者而言,专业液冷解决方案提供商(如英维克、佳力图)和新型存储器厂商(如三星、SK海力士)将受益于这一趋势。未来,液冷技术的进一步优化(如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将推动其在新型存储器散热中的普及,成为数据中心和AI时代的核心技术之一。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