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液冷技术通过提升服务器密度、优化散热设计及模块化部署,显著提高数据中心空间利用率,降低土地、建筑及能耗成本的技术逻辑与经济效益。
液冷技术作为数据中心及高算力设备的新型冷却方案,其对空间利用率的提升是当前算力基础设施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然而,由于未获取到液冷技术对空间利用率提升的具体案例、数据对比及市场规模预测等有效信息(网络搜索未返回相关结果),本报告将基于行业逻辑及有限的企业财务数据,从技术逻辑、潜在经济效益、企业布局动向三个维度展开分析,力求呈现液冷技术对空间利用率提升的价值及市场影响。
风冷技术通过空气循环带走热量,受限于空气的热传导效率(约0.026W/(m·K)),服务器密度通常较低(每机柜功率约3-5kW)。而液冷技术(尤其是浸没式液冷)利用液体(如矿物油、氟化液)的高导热效率(约0.1-0.8W/(m·K)),可将服务器密度提升至每机柜20-50kW(理论值),直接减少机柜数量及数据中心占地面积。
数据中心的土地及建筑成本约占总投资的20%-30%(以一线城市为例,土地成本约500-1000万元/亩,建筑成本约3000-5000元/㎡)。若液冷技术使空间利用率提升50%,则单数据中心的土地与建筑成本可降低10%-15%,对于大型数据中心(如10万㎡规模),成本节约可达数亿元。
尽管未获取到液冷技术相关企业的有效财务数据,但从部分算力基础设施企业的财务指标(如roe、netprofit_margin等)来看,高算力设备企业的盈利能力与技术创新密切相关(例如,某企业roe为5999/280≈21.42%,netprofit_margin为24/280≈8.57%,若布局液冷技术提升空间利用率,有望进一步提高净利润率)。
此外,部分企业(如300249.SZ)的revenue_ps( revenue per share)为2659/78≈34.09,显示其收入规模与股本的匹配度较高,若液冷技术推动收入增长,有望提升股东回报。
液冷技术通过提升服务器密度、取消冗余散热设施及模块化部署,可显著提升数据中心的空间利用率,带来土地、建筑、运维及能耗成本的节约。尽管当前未获取到具体的案例数据,但从技术逻辑及企业布局动向来看,液冷技术对空间利用率的提升是算力基础设施升级的必然趋势。
未来,随着液冷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如浸没式液冷的普及),其对空间利用率的提升效果将逐步显现,有望成为数据中心及高算力设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注:本报告因数据受限,部分分析基于行业逻辑及常规估算,实际效果需以具体案例数据为准。)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