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技术在异质集成散热中的应用及财经分析报告
一、引言
随着半导体技术向异质集成(Heterogeneous Integration)方向快速演进,不同工艺、材料(如硅、碳化硅、氮化镓)、功能(计算、存储、射频)的芯片模块被高密度集成于同一封装内,带来了热密度激增(可达数百瓦/平方厘米)、热分布不均(不同模块功耗差异大)等严峻散热挑战。传统风冷技术因散热效率低、能耗高(占数据中心总能耗的30%以上),已无法满足异质集成的散热需求。液冷技术(Liquid Cooling)凭借其更高的热容量(约为空气的1000倍)、更优的温度控制能力,成为异质集成散热的核心解决方案。
本报告结合算力产业趋势、液冷技术应用场景、主要厂商业务布局及财务表现,系统分析液冷在异质集成散热中的价值与市场潜力。
二、异质集成散热需求与液冷技术的核心价值
(一)异质集成的散热挑战
异质集成通过“系统级封装(SiP)”或“晶圆级封装(WLP)”将CPU、GPU、内存、射频芯片等不同器件集成,显著提升了系统性能,但也导致:
- 热密度飙升:高端GPU(如NVIDIA H100)功耗超过700W,异质集成后封装内热密度可达500W/cm²以上,远超风冷的散热极限(约100W/cm²);
- 热耦合效应:不同器件的热扩散相互干扰,导致局部过热(如内存与CPU相邻区域),影响芯片寿命(每升高10℃,电子器件寿命缩短50%);
- 能耗效率要求:数据中心、储能系统等场景对PUE(电源使用效率)要求严格(目标≤1.1),风冷的高能耗(风机功耗占比高)不符合“双碳”目标。
(二)液冷技术的解决方案
液冷通过液体介质(如水、氟化液、矿物油)直接或间接接触发热器件,高效转移热量,主要分为三类:
- 间接液冷(Cold Plate):通过冷板与芯片封装接触,液体在冷板内循环散热(适用于服务器、数据中心);
- 直接液冷(Direct-to-Chip):液体直接接触芯片表面(如微通道冷板),散热效率比间接液冷高30%以上(适用于高功耗GPU、AI芯片);
- 浸没式液冷(Immersion Cooling):将整个器件浸没于绝缘液体中,热量通过液体直接传递(适用于超算、高密数据中心,热效率可达95%以上)。
这些技术完美匹配异质集成的高密、高功耗、精准温控需求,成为当前行业的主流选择。
三、液冷在异质集成中的主要应用场景
异质集成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储能系统、新能源车、智能终端等领域,液冷技术在其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一)数据中心:算力时代的核心散热方案
数据中心是异质集成的核心场景(服务器、交换机、存储设备均采用异质集成),其散热需求占总能耗的30%-40%。液冷技术(尤其是浸没式)可将PUE降至1.05以下(风冷约1.2-1.3),同时支持更高的服务器密度(比风冷高2-3倍)。
- 案例:英维克(002837.SZ)的“全链条液冷解决方案”涵盖浸没式、冷板式液冷,已应用于阿里、腾讯等头部数据中心,支撑其AI算力集群的稳定运行;
- 市场规模:据IDC预测,2027年全球数据中心液冷市场规模将达120亿美元(CAGR约25%),其中异质集成驱动的高密服务器液冷占比将超过60%。
(二)储能系统:高容量电池的安全保障
储能电池(如锂电池、钒电池)采用异质集成(电池细胞、管理系统、冷却系统集成),其散热效率直接影响电池寿命(过热会导致容量衰减)与安全(热失控风险)。液冷技术(如蛇形管液冷、浸没式液冷)可实现电池组的均匀散热,降低温差(≤5℃,风冷约10-15℃)。
- 案例:英维克的“储能温控解决方案”采用液冷技术,支持100MWh以上的大型储能电站,已应用于国内多个新能源项目;
- 需求驱动:全球储能市场规模2027年将达300GW(CAGR约35%),液冷储能占比将从2023年的15%提升至2027年的40%。
(三)新能源车:高功率电机与电池的散热需求
新能源车的电机控制器、电池包均采用异质集成(功率模块、电容、电感集成),其功耗(如电机控制器可达100kW以上)需高效散热。液冷技术(如微通道液冷)可实现小型化、高功率密度的散热设计,满足新能源车的轻量化需求。
- 案例:佳力图(603912.SH)的“新能源车用空调”采用液冷技术,为电机控制器提供精准温控,已配套多家新能源车企;
- 市场趋势:2027年全球新能源车液冷市场规模将达80亿美元(CAGR约30%),其中异质集成的功率模块液冷占比超过50%。
四、主要厂商分析:英维克与佳力图的业务布局与财务表现
- 业务布局:公司以“精密温控”为核心,覆盖数据中心温控、储能温控、全链条液冷及电子散热三大板块,其中液冷业务占比约30%(2025年上半年数据)。其“浸没式液冷解决方案”可支持AI芯片、高密服务器的散热需求,已获得阿里、华为等客户的批量订单;
- 财务表现: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40.26亿元(YOY+25.6%),净利润4.14亿元(YOY+32.1%),增长主要来自液冷业务(营收占比提升5个百分点至35%);
- 竞争力:公司拥有液冷核心技术(如微通道冷板、浸没式液体介质),专利数量超过200项,是国内少数能提供“全链条液冷解决方案”的厂商。
(二)佳力图(603912.SH):传统温控厂商的转型之路
- 业务布局:公司以“机房温控产品”(如精密空调)为核心,近年来逐步拓展液冷技术(如冷板式液冷),但液冷业务占比仍较低(约10%);
- 财务表现: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4.83亿元(YOY-18.2%),净利润-4.39亿元(YOY-350%),亏损主要因传统机房空调市场竞争加剧(价格下降15%),且液冷业务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 挑战与机遇:公司拥有机房温控的技术积累(如高效换热器),但需加快液冷技术研发(如浸没式液冷),以应对异质集成的散热需求。
五、技术趋势与未来展望
(一)技术趋势
- 浸没式液冷成为主流:直接接触芯片的散热方式,效率比冷板式高50%以上,适合AI芯片、超算等高功耗场景;
- 微通道液冷小型化:通过微通道(直径≤1mm)增加散热面积,适合智能终端、新能源车等小型化设备;
- 液体介质创新:新型氟化液(如3M Novec)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沸点≥150℃)、更低的毒性,成为浸没式液冷的首选。
(二)未来展望
- 市场规模增长:据Grand View Research预测,2030年全球液冷市场规模将达300亿美元(CAGR约28%),其中异质集成驱动的需求占比超过70%;
- 厂商竞争加剧:英维克、佳力图等传统温控厂商将通过技术创新(如浸没式液冷)巩固优势,同时新进入者(如液冷介质厂商、芯片封装厂商)将抢占细分市场;
- 政策与需求驱动:“双碳”目标推动数据中心、储能等领域采用节能散热技术,液冷将成为异质集成的“标配”。
六、结论
液冷技术因高散热效率、低能耗的优势,成为异质集成散热的核心解决方案。英维克凭借全链条液冷布局,已成为行业龙头;佳力图等传统厂商需加快转型,拓展液冷业务。未来,随着异质集成技术的普及(如AI芯片、储能电池),液冷市场将迎来高速增长,技术创新(如浸没式液冷、微通道液冷)将成为厂商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投资者而言,英维克等拥有液冷核心技术的厂商,有望受益于市场增长,具备长期投资价值;佳力图等转型中的厂商,需关注其液冷业务的进展(如订单量、营收占比),判断其转型是否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