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入分析贝壳控股新房业务下滑的原因,包括行业环境压力、公司结构依赖及竞争格局变化,并提出多元化布局、数字化升级等应对策略,助力贝壳实现长期稳健增长。
贝壳控股(BEKE.NYSE)作为中国房地产交易服务领域的龙头企业,近年来面临新房业务下滑的挑战。尽管公司通过线上线下整合模式保持了整体营收的稳定增长(2025年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1.3%),但新房业务占比过高(约占总营收的60%)导致其业绩易受房地产市场波动影响。本文从行业环境、公司自身结构及竞争格局出发,分析下滑原因,并提出多元化业务布局、数字化升级、增值服务拓展等应对策略,旨在为贝壳实现长期稳健增长提供参考。
中国房地产市场自2023年以来进入“存量时代”,新房成交量持续下滑(2024年全国新房销售额同比下降8.7%)。主要驱动因素包括:1)“房住不炒”政策持续收紧,限购、限贷措施抑制了投资性需求;2)人口老龄化与城镇化率放缓(2024年城镇化率达65.22%),新增住房需求逐步萎缩;3)开发商资金链紧张,优质房源供应减少,导致中介机构获取房源的成本上升。
贝壳的营收结构中,新房业务占比约60%,二手房与租赁业务占比合计约40%。这种结构导致公司业绩高度依赖新房市场的景气度。2025年上半年,新房佣金率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从2.8%降至1.6%),主要因开发商为降低成本压低中介佣金,进一步挤压了新房业务的利润空间。
安居客、58同城等竞争对手通过低价策略抢占新房客户,尤其是在二三线城市,地方性中介机构凭借地缘优势分流了部分客源。此外,开发商直接销售比例提升(2024年开发商自售占比达35%),减少了对中介机构的依赖。
贝壳目前拥有约3万家线下门店,其中部分门店位于低效区域(如偏远郊区)。可通过关闭低效门店(目标关闭10%的低效门店)、优化门店布局(增加社区店比例,减少核心商圈门店),降低租金与人力成本(目前线下门店成本占总运营成本的45%,目标降至35%)。
贝壳作为中国房地产交易服务领域的龙头企业,具备线上线下整合的核心优势(线上平台流量+线下门店网络)。通过多元化业务布局(降低新房依赖)、数字化升级(提升效率)、拓展增值服务(增加收入)、成本控制(优化门店)及战略合作(整合资源),贝壳有望应对新房业务下滑的挑战,实现长期稳健增长。
从财务数据来看,贝壳的MarketCapitalization为184亿美元,RevenueTTM为1030亿美元,ProfitMargin为3.78%。若能实现上述策略,预计2026年ProfitMargin可提升至5%,Revenue增长至1100亿美元,MarketCapitalization有望突破200亿美元。
综上,贝壳的应对策略需聚焦“多元化、数字化、增值化”,通过优化业务结构与提升运营效率,实现从“新房依赖”向“综合服务”的转型。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