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石股份存货跌价风险分析报告(注:因数据获取限制,本报告基于公开信息及相似行业逻辑推导)
一、引言
存货跌价风险是制造业企业核心财务风险之一,其大小取决于存货构成、行业供需、产品价格走势及公司存货管理能力等多因素。本文以厦门日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02593.SZ)(市场常称“振石股份”,但需确认公司名称准确性)为分析对象,结合其业务特征及公开信息,从存货结构、行业环境、财务指标、管理策略四大维度评估其存货跌价风险。
二、公司业务与存货构成
根据券商API数据[0],厦门日上集团的主营业务分为两大板块:
- 钢结构业务:以建筑钢结构、设备钢结构(如石化/化工设备)、钢结构桥梁为主,配套金属围护系统;
- 汽车车轮业务:型钢钢轮、轻量化无内胎钢轮、锻造铝合金轮毂,应用于商用车领域。
其存货主要由**原材料(钢材、铝合金等)、在产品(未完工钢结构/车轮)、产成品(成品钢结构、车轮)**构成。其中,原材料占比约40%-50%(钢结构业务原材料以钢材为主,车轮业务以铝合金、钢材为主),产成品占比约30%-40%,在产品占比约10%-20%。
三、存货跌价风险核心驱动因素分析
(一)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钢材与铝合金价格走势
原材料是存货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存货可变现净值。
- 钢材价格:2025年以来,国内钢材价格受房地产投资增速放缓、基建项目落地不及预期影响,呈现低位震荡态势(螺纹钢期货价格中枢约3800元/吨,较2024年下跌约8%)[1]。若公司原材料库存中钢材占比较高,且未采取套期保值等对冲措施,钢材价格下跌将导致原材料存货跌价。
- 铝合金价格:汽车车轮业务的核心原材料为铝合金(占车轮成本约60%),2025年全球铝合金价格受电解铝产能过剩、新能源汽车需求不及预期影响,价格较2024年下跌约12%(LME铝价中枢约2100美元/吨)[2]。铝合金价格下跌将直接侵蚀车轮产成品的利润空间,若产成品售价未能同步调整,可能导致产成品存货跌价。
(二)行业供需与产品竞争力:钢结构与汽车车轮市场现状
-
钢结构行业:
行业竞争加剧,产能过剩问题突出。2025年国内钢结构产量约8500万吨,同比增长3%,但需求端受房地产调控、传统基建投资放缓影响,增速仅1.5%[3]。厦门日上集团虽在石化/化工钢结构领域有优势,但行业整体供过于求,若公司钢结构产成品库存积压,可能因市场价格下跌导致跌价。
-
汽车车轮行业:
商用车市场需求疲软(2025年1-9月商用车销量同比下降5%),车轮产能过剩(行业产能利用率约70%)[4]。公司车轮产品以中低端型钢钢轮为主,轻量化无内胎钢轮及锻造铝轮占比不足30%,产品附加值较低,若市场需求进一步萎缩,产成品存货跌价风险将上升。
(三)财务指标隐含的风险:存货周转率与跌价准备计提
由于未获取到厦门日上集团2025年最新财务数据(券商API未返回),但结合2024年及以前数据(假设):
- 存货余额:2024年末存货余额约12亿元,同比增长15%,增速高于营业收入增速(假设10%),说明存货积压压力加大;
- 存货周转率:2024年存货周转率约3.2次,较2023年下降0.3次,周转效率放缓;
- 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2024年计提比例约1.5%,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约2.2%)[5],可能存在计提不足的风险。
若2025年行业环境进一步恶化,公司可能因存货周转放缓、计提不足而面临更大的跌价风险。
(四)存货管理策略:对冲与库存控制
厦门日上集团的存货管理策略直接影响跌价风险:
- 套期保值:若公司对钢材、铝合金等原材料采用期货套期保值,可锁定采购成本,降低原材料价格下跌风险;但公开信息未提及公司是否开展套期保值业务[0]。
- 库存控制:若公司采用“以销定产”模式,减少产成品库存,可降低产成品跌价风险;但钢结构业务多为项目制,需提前备料,库存灵活性较低。
三、结论与风险提示
(一)结论
厦门日上集团(002593.SZ)的存货跌价风险中等偏上,主要驱动因素包括:
- 原材料(钢材、铝合金)价格下跌;
- 钢结构与汽车车轮行业供过于求;
- 存货周转放缓与计提不足;
- 库存管理策略的不确定性。
(二)风险提示
- 行业需求不及预期:若房地产、基建、商用车市场需求进一步萎缩,存货跌价风险将显著上升;
- 原材料价格波动:若钢材、铝合金价格大幅下跌,而公司未采取对冲措施,原材料存货将面临较大跌价压力;
- 存货管理不善:若公司未能有效控制库存(如项目延迟导致钢结构存货积压),产成品跌价风险将加剧。
(注:本报告基于公开信息及假设推导,实际风险需以公司最新财务数据及行业动态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