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2025年光伏组件价格企稳的关键因素,包括供需关系、硅料成本、政策驱动及技术进步,预测价格将在2025年Q4至2026年Q1企稳并温和回升。
光伏组件作为光伏电站的核心设备,其价格走势直接影响全球光伏装机成本与可再生能源转型进度。2023年以来,受产能过剩、硅料价格下跌等因素影响,全球光伏组件价格持续下行(2023年均价约0.22美元/瓦,2024年跌至0.18美元/瓦,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降至0.15美元/瓦附近)。市场普遍关注:组件价格何时能企稳? 本文从供需关系、原材料成本、政策驱动、技术进步四大核心维度,结合2025年最新市场动态,分析价格企稳的关键节点与支撑逻辑。
光伏组件价格波动的核心驱动因素是供需平衡。2021-2023年,全球组件产能快速扩张(年复合增长率约35%),而需求增长(年复合增长率约28%)滞后于供给,导致产能过剩压力持续释放,价格大幅下跌。
2025年,全球组件产能增速已从2023年的40%降至15%以下。主要原因包括:
2025年,全球光伏需求保持25%以上的年增长率,主要来自:
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数据,2025年全球组件需求约350GW,而产能约400GW,过剩率从2024年的20%降至14%。若需求增长符合预期(如中国、欧盟装机量超目标),2025年第四季度供需将进入“紧平衡”,过剩压力显著缓解。
硅料占光伏组件成本的30%-35%,其价格走势直接决定组件成本底线。2023-2024年,硅料价格从2022年的30美元/公斤跌至10美元/公斤以下,主要因产能过剩(2024年全球硅料产能达120万吨,需求仅80万吨)。
2025年,硅料价格稳定在8-9美元/公斤(中国市场),主要支撑因素:
根据隆基绿能2025年半年报,PERC组件成本约0.13美元/瓦(硅料占比30%),TOPCon组件成本约0.14美元/瓦(效率提升1-2%)。若硅料价格稳定在8美元/公斤,组件成本将维持在0.13-0.14美元/瓦之间,价格下跌至成本线附近后,企业将停止降价(因毛利率已降至5%以下,接近盈亏平衡点)。
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光伏政策(如补贴、关税、碳目标)直接影响组件出口需求,进而影响价格走势。
2025年,欧盟对中国组件的关税政策(如反倾销税)并未扩大,因欧洲本土产能无法满足需求(2025年欧洲组件产能仅20GW,需求约45GW)。此外,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于2025年正式实施,中国组件因碳排放强度低(较欧洲本土组件低30%),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提升,2025年中国组件出口欧洲占比达40%(2024年为35%),需求增长对冲了国内过剩压力。
2025年,美国光伏装机量预计达35GW(较2024年增长25%),主要受益于IRA的10%投资税收抵免(ITC)(针对使用美国本土组件的项目)。尽管美国对中国组件加征25%关税,但中国企业通过“东南亚转口”(如越南、马来西亚)规避关税,2025年中国组件出口美国占比仍达30%,需求增长支撑组件价格。
技术进步(如TOPCon、HJT)通过提高转换效率、降低单位功率成本,提升组件附加值,从而支撑价格。
2025年,TOPCon组件占全球组件产能的40%(2024年为25%),其转换效率达25-26%(PERC为23-24%),单位功率成本较PERC低5-8%。头部企业(如晶科能源、天合光能)的TOPCon组件价格较PERC高0.01-0.02美元/瓦,但因效率优势,仍受市场青睐(如欧洲分布式光伏、美国地面电站)。
2025年,HJT组件转换效率达26-27%,但成本仍较TOPCon高0.03美元/瓦(主要因铟靶材、低温银浆等原材料成本高)。随着技术进步(如铜电镀替代银浆),HJT成本预计2026年降至与TOPCon持平,2025年HJT组件占比约10%,主要用于高端市场(如日本、澳大利亚)。
结合上述分析,光伏组件价格将在2025年第四季度至2026年第一季度企稳,主要依据:
2026年,随着高效组件(TOPCon、HJT)占比提升(预计达50%),组件价格将温和回升至0.16-0.17美元/瓦(较2025年上半年增长7-13%),主要因:
光伏组件价格企稳的核心逻辑是供需平衡+成本支撑。2025年第四季度至2026年第一季度,随着供需过剩压力缓解、硅料价格稳定及需求增长(尤其是海外市场),组件价格将停止下跌,进入温和回升通道。对于光伏企业而言,应重点布局高效组件(TOPCon、HJT),提升产品附加值,以应对价格企稳后的市场竞争;对于投资者而言,可关注组件龙头企业(如隆基绿能、晶科能源)的业绩修复机会,因价格企稳将推动毛利率回升(预计2026年毛利率达10%以上)。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