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液冷服务提供商市场空间分析报告
一、引言
随着人工智能(AI)、云计算、生成式AI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中心的算力需求呈指数级增长,散热成为制约数据中心性能提升的关键瓶颈。传统风冷技术因能耗高、效率低(PUE约1.5-1.8),难以满足高算力场景的需求,液冷技术(如浸没式、冷板式)因更高的散热效率(PUE可降至1.1-1.3)和节能优势,成为数据中心散热的主流解决方案。
第三方液冷服务提供商(以下简称“第三方服务商”)作为连接设备厂商与数据中心客户的关键环节,提供从液冷系统设计、安装调试、运维管理到改造升级的全链条服务,其市场空间随着液冷技术的普及而快速扩张。本文从行业驱动因素、市场规模、竞争格局、主要玩家财务表现等角度,深入分析第三方液冷服务市场的发展潜力。
二、行业驱动因素
第三方液冷服务市场的增长主要受以下因素驱动:
1. 高算力需求导致散热压力激增
AI大模型(如GPT-4、文心一言)、生成式AI、元宇宙等应用需要海量算力支持,数据中心的服务器密度不断提升(从传统的10-20kW/机柜升至50-100kW/机柜),传统风冷系统无法有效解决高密服务器的散热问题(风冷的散热效率约为100-200W/㎡,而液冷可达1000W/㎡以上)。液冷系统成为高算力数据中心的“刚需”,推动第三方服务需求增长。
2. 传统风冷的局限性
风冷系统的能耗占数据中心总能耗的30%-40%,且随着服务器密度提升,能耗呈线性增长;此外,风冷系统的噪音大、维护成本高(需定期清理灰尘),难以满足数据中心的长期运营需求。液冷系统通过液体(如水、矿物油)直接或间接冷却服务器,能耗降低50%以上,维护成本减少30%,成为替代风冷的核心方案。
3. 政策对节能的要求
全球各国均推出“双碳”目标(如中国“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数据中心作为高能耗行业(占全球电力消耗的2%-3%),需降低PUE(电源使用效率)。中国《“十四五”数字政府建设规划》要求数据中心PUE降至1.3以下,液冷系统因能实现更低的PUE,成为政策鼓励的方向。第三方服务商通过提供节能解决方案,帮助客户满足政策要求,推动市场需求。
4. 液冷技术的进步
液冷技术从早期的冷板式(间接冷却)发展到浸没式(直接冷却),技术成熟度不断提升。浸没式液冷通过将服务器完全浸泡在绝缘液体中,散热效率更高(可达95%以上),且无风扇、无灰尘,适合高密算力场景。技术进步降低了液冷系统的初始成本(较2020年下降40%),推动其大规模应用。
二、市场规模及增长预测
1. 全球市场规模
根据IDC数据,2025年全球数据中心液冷市场规模约为50亿美元,其中第三方服务占比约30%(主要包括设计、运维、改造),即第三方液冷服务市场规模约15亿美元。预计2030年全球液冷市场规模将达到200亿美元,第三方服务占比提升至40%,市场规模将达到8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CAGR)约32%。
2. 中国市场规模
中国是全球数据中心建设的核心市场(占全球数据中心投资的35%),液冷需求增长迅速。根据赛迪顾问数据,2025年中国数据中心液冷市场规模约200亿元人民币,第三方服务占比约25%,即50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中国液冷市场规模将达到800亿元人民币,第三方服务占比提升至35%,市场规模将达到280亿元人民币,CAGR约35%。
3. 增长驱动因素
- 算力需求增长:AI、云计算等领域的算力需求年增长率超过20%,推动数据中心高密化,液冷需求持续增长。
- 政策支持:中国“双碳”目标及数据中心节能政策,强制要求降低PUE,液冷成为必选方案。
- 技术成本下降:液冷系统初始成本较2020年下降40%,且长期运营成本(能耗、维护)低于风冷,性价比提升。
- 中小企业需求:中小企业数据中心规模小、缺乏运维团队,更倾向于选择第三方服务商,推动市场下沉。
三、竞争格局分析
1. 第三方服务商的优势
第三方服务商相对于设备厂商(如华为、联想)的核心优势在于:
- 专注于服务:设备厂商以销售设备为主,第三方服务商专注于液冷系统的设计、安装、运维,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 灵活性高:第三方服务商可根据客户需求(如数据中心规模、算力需求)调整方案,而设备厂商的方案更标准化。
- 成本优势:第三方服务商通过整合供应链(如与设备厂商合作),降低设备采购成本,同时通过规模化运维降低服务成本。
2. 主要玩家及市场份额
中国第三方液冷服务市场主要玩家包括:
- 英维克(002837.SZ):市场份额约15%,专注于精密温控节能解决方案,提供全链条液冷服务(设计、安装、运维、改造),客户包括阿里、腾讯、华为等。
- 佳力图(603912.SH):市场份额约10%,专注于环境控制与能源管理,提供液冷系统与数据中心一体化解决方案,客户包括电信、联通等。
- 依米康(300249.SZ):市场份额约8%,专注于大数据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服务,提供液冷系统与数据中心运维服务,客户包括政府、金融机构等。
- 创业公司:如液冷科技、中科曙光等,专注于浸没式液冷技术,市场份额约5%。
3. 业务布局与技术优势
- 英维克:拥有“冷板式+浸没式”全系列液冷产品,提供“设计-安装-运维-改造”全链条服务,研发投入占比约5%(2024年半年报),技术优势在于节能算法与系统集成。
- 佳力图:专注于环境控制,提供“液冷系统+能源管理”解决方案,技术优势在于智能监控与能耗优化(可降低数据中心能耗20%以上)。
- 依米康:提供“大数据基础设施+液冷服务”,技术优势在于数据中心全生命周期管理(从规划到运维),帮助客户降低总拥有成本(TCO)。
四、主要玩家财务表现分析
1. 收入与净利润
| 公司 |
2025年三季度收入(亿元) |
2025年三季度净利润(亿元) |
2024年全年收入(亿元) |
2024年全年净利润(亿元) |
| 英维克 |
40.26 |
4.14 |
55.32 |
5.87 |
| 佳力图 |
4.83 |
-4.39 |
12.15 |
-1.23 |
| 依米康 |
10.64 |
0.27 |
14.89 |
0.51 |
注:数据来自公司2025年三季度报及2024年年报。
- 英维克:收入与净利润保持快速增长(2025年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35%),主要得益于液冷业务的扩张(液冷收入占比约25%,同比增长40%)。
- 佳力图:收入下滑(2025年三季度收入同比下降20%),净利润亏损,主要因竞争加剧(设备厂商进入服务领域)及研发投入增加(2025年三季度研发投入占比约8%)。
- 依米康:收入小幅增长(2025年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10%),净利润微利,主要因大数据基础设施服务占比高(约60%),毛利率较低(约15%),而液冷业务毛利率较高(约30%),但占比低(约20%)。
2. 毛利率与研发投入
| 公司 |
2025年三季度毛利率 |
2024年研发投入(亿元) |
研发投入占比 |
| 英维克 |
27.3% |
2.98 |
5.4% |
| 佳力图 |
13.5% |
1.12 |
9.2% |
| 依米康 |
16.9% |
0.89 |
6.0% |
- 英维克:毛利率较高(27.3%),主要因液冷业务占比高(约25%),且技术优势明显(如节能算法)。研发投入占比5.4%,主要用于液冷技术升级(如浸没式液冷)。
- 佳力图:毛利率较低(13.5%),主要因环境控制业务占比高(约70%),毛利率低(约10%)。研发投入占比9.2%,主要用于能源管理系统研发(如AI智能监控)。
- 依米康:毛利率中等(16.9%),主要因大数据基础设施服务占比高(约60%),毛利率低(约15%)。研发投入占比6.0%,主要用于液冷系统与数据中心集成技术研发。
3. 液冷业务占比与增长
| 公司 |
2025年三季度液冷业务占比 |
2024年液冷业务增长 |
| 英维克 |
25% |
40% |
| 佳力图 |
15% |
30% |
| 依米康 |
20% |
25% |
- 英维克:液冷业务占比最高(25%),增长最快(40%),主要因客户需求增长(如阿里、腾讯的高密数据中心)。
- 佳力图:液冷业务占比15%,增长30%,主要因电信、联通等客户的液冷需求增加(如5G数据中心)。
- 依米康:液冷业务占比20%,增长25%,主要因政府、金融机构的大数据中心需求增加(如政务云)。
五、挑战与机遇
1. 挑战
- 技术壁垒:液冷系统需要解决泄漏、腐蚀、兼容性等问题,需要大量研发投入,小公司难以进入。
- 客户认知:部分客户对液冷的了解不够,担心泄漏风险(如矿物油泄漏会污染服务器),需要第三方服务商进行教育。
- 竞争加剧:设备厂商(如华为、联想)开始提供液冷服务,凭借设备优势(如服务器与液冷系统集成),挤压第三方服务商的市场空间。
2. 机遇
- 高算力需求:AI、云计算等领域的算力需求增长,推动数据中心高密化,液冷需求持续增长。
- 政策支持:中国“双碳”目标及数据中心节能政策,强制要求降低PUE,液冷成为必选方案,第三方服务商通过提供节能解决方案,获得政策支持。
- 中小企业需求:中小企业数据中心规模小、缺乏运维团队,更倾向于选择第三方服务商,推动市场下沉。
- 技术进步:浸没式液冷技术的成熟(如绝缘液体的改进),降低了泄漏风险,提高了散热效率,推动液冷的大规模应用。
六、结论与展望
第三方液冷服务市场是数据中心散热领域的高增长市场,驱动因素包括高算力需求、政策支持、技术进步等。中国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将达到280亿元人民币,复合增长率约35%。
竞争格局方面,英维克、佳力图、依米康等头部企业凭借技术优势与客户资源,占据主要市场份额;创业公司通过专注于浸没式液冷技术,获得细分市场份额。
未来,第三方服务商需要通过以下策略保持竞争优势:
- 技术创新: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液冷系统的效率(如浸没式液冷)与可靠性(如泄漏检测系统)。
- 客户拓展:拓展中小企业客户,通过定制化解决方案满足其需求。
- 合作共赢:与设备厂商(如华为、联想)合作,整合供应链,降低设备采购成本;与数据中心运营商(如阿里、腾讯)合作,获得长期运维合同。
总之,第三方液冷服务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随着算力需求的增长与政策的支持,市场将保持快速增长,头部企业将通过技术创新与客户拓展,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