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光伏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探讨需求端新兴市场与分布式光伏潜力,供给端兼并重组与落后产能淘汰,以及TOPCon、HJT高效技术升级,提出综合解决方案。
自2020年全球“双碳”目标提出以来,光伏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中国凭借产业链一体化优势,成为全球光伏产能的核心供给者(2024年中国光伏组件产能占全球的75%,硅料、硅片产能占比均超过80%)。然而,随着产能的快速扩张,行业供需失衡问题日益凸显:2024年全球光伏装机量约350GW,而全球光伏组件产能已突破500GW,产能利用率降至70%以下(部分中小企业甚至低于50%)。产能过剩不仅导致企业毛利率下滑(2024年行业平均毛利率较2022年下降约8个百分点),还引发了价格战与资源浪费,成为制约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瓶颈。
产能过剩的核心矛盾在于“供给过剩”与“有效需求不足”的错配,因此扩大需求是解决产能过剩的根本路径。
东南亚(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中东(沙特、阿联酋)、非洲(尼日利亚、南非)等地区由于电力缺口大、光照资源丰富,成为光伏需求的重要增长点。以东南亚为例,2024年东南亚光伏装机量约40GW,同比增长38%,预计2030年将达到150GW(占全球新增装机量的18%)。这些地区的需求增长主要来自:
分布式光伏(户用、工商业屋顶)由于靠近负荷中心、输电损耗低,成为国内光伏需求的重要补充。2024年中国分布式光伏装机量约120GW,占全国新增装机量的45%,预计2030年将达到300GW(占比提升至50%)。其增长动力包括:
供给端的结构优化是解决产能过剩的关键手段,通过兼并重组与落后产能淘汰,提高行业集中度与产能利用率。
行业龙头企业(如隆基绿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凭借资金、技术与渠道优势,通过兼并重组整合中小企业,优化产能布局。例如:
兼并重组的效果显著:2024年全球光伏组件CR5(前五名企业市场份额)从2022年的40%提升至55%,中国企业(隆基、晶科、天合)占据前三席,行业集中度的提高有助于减少恶性价格竞争,提升整体盈利水平。
随着技术进步,传统PERC电池(转换效率约22-23%)已逐渐成为“落后产能”,而TOPCon(转换效率25-26%)、HJT(转换效率26-27%)等高效电池技术成为行业主流。2024年工信部发布《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4版)》,明确要求“新建光伏电池产能需采用转换效率不低于25%的技术”,推动低效产能退出。例如:
技术进步是光伏行业长期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高效电池技术的普及不仅能提高产能的“质量”(单位产能的发电效率提升),还能降低终端成本,扩大有效需求。
TOPCon(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电池由于转换效率高、成本接近PERC电池(2024年TOPCon电池成本约0.5元/W,PERC约0.45元/W),成为2024年以来的主流技术。2024年全球TOPCon电池产能占比从2022年的10%提升至35%,中国企业(隆基、晶科、阿特斯)占据全球TOPCon产能的60%。其优势包括:
HJT(异质结)电池由于转换效率更高(实验室效率达29.1%,量产效率约26-27%)、衰减率低(年衰减率约0.3%,PERC约0.5%),成为行业长期发展的方向。2024年全球HJT电池产能占比从2022年的5%提升至15%,中国企业(晶科能源、天合光能、爱旭股份)占据全球HJT产能的70%。其成本下降速度显著:2023年HJT电池成本约0.8元/W,2024年降至0.6元/W,预计2026年将降至0.4元/W(与PERC、TOPCon持平)。
高效电池技术的普及,使得光伏组件的发电成本(LCOE)从2022年的0.035美元/度降至2024年的0.025美元/度,低于火电(0.05美元/度)与风电(0.03美元/度),成为全球最廉价的能源之一。成本的下降进一步扩大了需求(如工业用电、居民用电对光伏的需求增加),从而缓解产能过剩。
政策是解决产能过剩的重要保障,中国政府通过产能调控、出口支持与碳政策,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2024年工信部发布《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明确“严格控制新增光伏组件产能,鼓励现有产能升级改造”,并建立“光伏产能预警机制”(当产能利用率低于70%时,暂停新增产能审批)。例如:
中国政府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出口退税政策(光伏组件出口退税税率为13%)、海外展会(如德国慕尼黑光伏展、美国拉斯维加斯光伏展)等方式,支持企业拓展海外市场。例如:
随着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美国IRA法案( Inflation Reduction Act)等碳政策的实施,光伏产品的“碳足迹”成为出口的重要门槛。中国政府通过“碳标签”制度(2024年推出《光伏产品碳足迹评价规范》),要求企业披露光伏产品的碳排放量(从硅料到组件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帮助企业符合海外市场的碳要求。例如:
隆基绿能作为全球光伏龙头企业(2024年组件出货量占全球的20%),其应对产能过剩的策略包括:
晶科能源(2024年组件出货量占全球的18%)的应对策略重点在于技术升级与储能配套:
光伏行业产能过剩的解决需要需求端拓展、供给端优化、技术升级、政策引导与国际化布局的综合作用:
从长期来看,随着光伏成本的持续下降(预计2030年光伏组件成本降至0.3元/W)与全球“双碳”目标的推进(2030年全球光伏装机量预计达1000GW),光伏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将逐步缓解,行业将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注:报告中数据来源于公开资料,如IEA《2024年全球光伏报告》、工信部《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隆基绿能2024年年报等。)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