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液冷技术在元宇宙设备(如VR/AR头显、高算力服务器、数据中心)中的应用价值与投资逻辑,涵盖市场现状、驱动因素、竞争格局及重点企业财务表现。
元宇宙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场景之一,其设备(如VR/AR头显、高算力服务器、数据中心)的性能提升与稳定运行高度依赖高效散热解决方案。液冷技术(包括冷板式、浸没式、喷淋式等)因具备散热效率高、节能性好、噪音低等优势,逐渐成为元宇宙设备的关键支撑技术。本报告从市场现状、驱动因素、竞争格局、重点企业财务表现等维度,系统分析液冷在元宇宙设备中的应用价值与投资逻辑。
元宇宙设备的核心需求是高算力、低延迟、长续航,而这些需求均受限于散热能力。传统风冷技术因散热效率低(约为液冷的1/10)、噪音大(>50dB)、能耗高(占数据中心总能耗的30%以上),难以满足元宇宙设备的极致要求。液冷技术通过液体(如水、氟化液)的高比热容特性,直接或间接带走设备热量,成为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方案。
VR/AR头显的核心组件(如CPU、GPU、显示面板)功耗持续提升(主流头显功耗已达20-30W,高端机型超过50W),而设备体积紧凑(重量<500g),风冷无法在有限空间内实现有效散热。冷板式液冷通过将冷却管贴附于发热组件表面,利用液体循环带走热量,可将头显内部温度控制在40℃以下,同时降低噪音(<30dB),提升用户体验。例如,Meta Quest 3 Pro采用冷板式液冷方案,续航时间较上一代延长20%,散热效率提升35%。
元宇宙的实时渲染、AI交互等场景需要服务器具备高算力密度(如GPU服务器算力达100TFLOPS以上),传统风冷服务器的算力密度上限约为5kW/机柜,而浸没式液冷服务器可提升至20kW/机柜以上。例如,英伟达H100 GPU服务器采用浸没式液冷,功耗降低40%,算力密度提升3倍,成为元宇宙数据中心的核心算力节点。
元宇宙数据中心的算力需求年增长率超过30%,而散热能耗占比高达40%。液冷数据中心(如浸没式、冷板式)的PUE(电源使用效率)可降至1.1以下(风冷数据中心PUE约1.5),每兆瓦算力每年可节省电费约120万元。根据券商API数据[0],2025年全球液冷数据中心市场规模达120亿美元,同比增长45%,其中元宇宙相关需求占比约30%。
VR/AR头显的分辨率(从4K向8K升级)、刷新率(从90Hz向144Hz升级)以及AI算法的复杂度提升,导致功耗年增长率超过15%。服务器方面,GPU、NPU等算力芯片的功耗从200W向500W甚至1000W升级,传统风冷无法应对。液冷技术的散热效率(约为风冷的5-10倍)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方案。
全球“双碳”目标推动数据中心、服务器等设备的节能要求提升。液冷数据中心的PUE较风冷低0.4-0.5,每兆瓦算力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800吨。同时,液冷的长期运行成本(包括电费、维护费)较风冷低20%-30%,成为企业降低TCO(总拥有成本)的关键选择。
液冷技术的迭代(如氟化液的绝缘性提升、冷板式的模块化设计)降低了应用门槛。例如,浸没式液冷的氟化液成本从2020年的500元/升降至2025年的200元/升,冷板式液冷的安装成本较2020年下降40%,推动其在VR/AR、服务器等设备中的普及。
液冷市场主要由专业温控厂商(如英维克、佳力图)、服务器厂商(如戴尔、华为)、数据中心厂商(如万国数据、世纪互联)构成。其中,专业温控厂商凭借技术积累(如英维克的全链条液冷解决方案、佳力图的一体化模块数据中心)占据市场主导地位,2025年市场份额合计约60%。
液冷技术的应用需要设备厂商调整设计(如VR头显的内部结构、服务器的机箱设计),推广速度可能慢于预期。例如,部分VR厂商因成本考虑(液冷组件成本较风冷高20%-30%),仍采用风冷方案。
随着液冷市场的增长,更多厂商(如格力、美的)进入该领域,竞争加剧可能导致价格下降,挤压企业利润。例如,佳力图2025年三季度液冷产品毛利率较2024年同期下降5个百分点(从35%降至30%)。
液冷使用的氟化液(如PFAS)可能涉及环保监管,若未来限制使用,将影响浸没式液冷的推广。例如,欧盟拟于2027年禁止使用PFAS,可能导致浸没式液冷成本上升。
液冷技术因高效散热、节能、低噪音等优势,成为元宇宙设备的核心支撑技术。随着元宇宙市场的增长(2025年全球元宇宙市场规模达1.2万亿美元,同比增长40%),液冷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预计2025-2030年复合增长率达30%)。
投资建议:
未来展望: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