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中旬 DeepWay深向估值合理性分析:智能重卡赛道的新星价值几何?

本文从业务模式、技术壁垒、行业环境及可比公司估值四大维度,深度分析DeepWay(深向科技)作为L4级自动驾驶重卡领域新兴企业的估值合理性,揭示其商业化潜力与投资风险。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4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9 分钟

DeepWay深向估值合理性分析报告

一、引言

DeepWay(深向科技)作为中国智能重卡领域的新兴玩家,聚焦L4级自动驾驶重卡的研发与商业化,其估值合理性备受市场关注。由于公司未上市,公开信息有限,本文将基于行业公开数据、可比公司估值逻辑及企业基本面,从多个维度分析其估值的合理性。

二、估值合理性分析框架

未上市企业的估值通常基于未来现金流折现(DCF)可比公司估值(Comparable Companies)行业增长预期三大核心逻辑。对于DeepWay这类技术驱动型企业,需重点关注:

  1. 业务模式与营收潜力:是否具备可规模化的商业化路径;
  2. 技术壁垒:自动驾驶算法、硬件集成等核心能力是否领先;
  3. 行业环境:智能重卡市场的增长空间与竞争格局;
  4. 可比公司估值:与嬴彻科技、智加科技等同行的估值水平对比。

三、核心维度分析

(一)业务模式与营收潜力

DeepWay的核心业务是L4级自动驾驶重卡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目标客户为物流企业(如京东物流、顺丰)及商用车运营商。其商业模式可分为两类:

  • 车辆销售:向客户出售搭载自动驾驶系统的重卡(含硬件+软件授权);
  • 运营服务:通过“车-货-路”协同平台,提供自动驾驶货运服务(按里程收费)。

关键假设:若DeepWay能在2026年实现1000辆自动驾驶重卡交付(参考嬴彻科技2024年交付量约800辆),单车售价约50万元(含自动驾驶系统溢价),则年营收可达5亿元;若运营服务占比提升至30%(按每公里1.5元收费,年运营里程10万公里/车),则额外贡献4.5亿元营收,合计年营收约9.5亿元

估值影响:若采用15倍市销率(PS)(智能重卡行业未上市企业平均PS约12-18倍),则对应估值约142.5亿元(约20亿美元),与市场传闻的2023年B轮融资估值(约10亿美元)相比,具备一定增长空间。

(二)技术壁垒

DeepWay的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自动驾驶算法硬件集成能力

  • 算法:基于深度学习的多传感器融合算法(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在复杂场景(如高速匝道、夜间行驶)的识别准确率达99.9%(参考公司官方披露);
  • 硬件:与英伟达、禾赛科技合作,搭载Orin-X芯片(算力254TOPS)及128线激光雷达,硬件配置处于行业第一梯队;
  • 数据积累:通过与物流企业合作,已积累超过1000万公里的真实道路测试数据,数据壁垒逐步形成。

技术壁垒对估值的支撑: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投入大(单车型研发成本超5亿元),且数据积累具有“飞轮效应”,DeepWay的技术领先性可支撑其估值的溢价空间(约比行业平均高20%-30%)。

(三)行业环境

智能重卡是商用车电动化与智能化的核心赛道,市场增长潜力巨大:

  • 市场规模:根据《2024年中国智能重卡行业报告》,全球智能重卡市场规模2023年约45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300亿美元(CAGR约28%),中国市场占比约40%(约120亿美元);
  • 政策驱动:中国“双碳”目标推动商用车电动化,自动驾驶重卡可降低15%-20%的运营成本(参考麦肯锡报告),符合物流企业降本需求;
  • 竞争格局:当前行业玩家主要分为三类:
    1. 传统车企(如东风、解放):具备车辆制造能力,但自动驾驶技术积累不足;
    2. 科技公司(如DeepWay、嬴彻科技):聚焦自动驾驶算法,与车企合作生产;
    3. 国外玩家(如特斯拉Semi、戴姆勒):技术领先但中国市场渗透率低。

行业增长对估值的支撑:DeepWay作为“科技公司+车企”模式的代表(与北汽福田合作生产),可借助传统车企的制造能力快速规模化,受益于行业高增长的估值弹性较大。

(四)可比公司估值对比

选取**嬴彻科技(未上市)、智加科技(未上市)、特斯拉Semi(上市)**作为可比公司,估值逻辑如下:

公司 最新融资轮次 估值(亿美元) 2024年营收(亿元) 市销率(PS) 核心优势
嬴彻科技 2024年C轮 12 3.2 23 与京东物流深度合作
智加科技 2023年B+轮 8 1.5 35 激光雷达硬件自研
特斯拉Semi 上市(特斯拉整体) 约30(按Semi占比10%) 未单独披露 - 品牌与软件生态

对比结论

  • DeepWay2023年B轮估值约10亿美元(市场传闻),若2024年营收达到2亿元(参考智加科技1.5亿元),则PS约30倍,处于行业合理区间(智加科技35倍、嬴彻科技23倍);
  • 若DeepWay能在2025年实现营收3.5亿元(同比增长75%),则PS将降至17倍,估值合理性进一步提升。

(五)风险因素

  1. 商业化进度不及预期:L4级自动驾驶重卡的法规落地(如高速自动驾驶牌照)仍存在不确定性,可能导致交付延迟;
  2. 竞争加剧:传统车企(如解放、东风)加速布局智能重卡,可能挤压DeepWay的市场份额;
  3. 技术迭代风险:激光雷达、芯片等硬件技术的快速升级,可能导致DeepWay的现有技术过时。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DeepWay的估值具备一定合理性,主要支撑在于:

  1. 智能重卡市场的高增长预期(CAGR约28%);
  2. 技术壁垒(算法、硬件集成)的领先性;
  3. 与可比公司(嬴彻科技、智加科技)的估值水平匹配。

但需注意,未上市企业的估值依赖未来增长预期,若商业化进度不及预期(如2026年交付量未达1000辆),则估值可能面临回调压力。

(二)建议

  1. 关注商业化进展:重点跟踪DeepWay与物流企业的合作协议(如京东物流的订单量)及车辆交付数据;
  2. 技术迭代能力:关注其自动驾驶算法的更新频率(如场景覆盖能力提升)及硬件合作伙伴的稳定性(如英伟达、禾赛科技);
  3. 行业政策变化:密切关注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法规的落地情况(如《自动驾驶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规范》修订)。

五、总结

DeepWay的估值合理性需结合行业增长、技术壁垒及商业化进度综合判断。当前估值水平与可比公司基本匹配,但需警惕未上市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风险。建议投资者关注其后续融资进展(如C轮融资估值)及业务数据披露(如营收、交付量),以进一步验证估值的合理性。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