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东数西算”政策对液冷企业的带动效应,探讨液冷技术在数据中心的应用前景、市场需求及头部企业竞争格局,揭示投资机会与潜在风险。
“东数西算”是中国政府为优化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布局、缓解区域资源供需矛盾推出的国家级战略,核心内容是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至西部,利用西部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如风电、光伏)和土地资源建设大型数据中心集群。该政策的关键约束条件之一是数据中心能耗效率:要求新建数据中心PUE(电源使用效率)降至1.2以下(部分地区甚至要求1.15),而传统风冷数据中心的PUE普遍在1.5-1.8,无法满足政策要求。
液冷技术(尤其是浸没式液冷)作为高效冷却方案,其PUE可低至1.1-1.2,且能解决高功率密度服务器(如AI服务器)的散热瓶颈,成为“东数西算”政策下数据中心的必选技术路径。据IDC预测,2025年中国液冷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将达1200亿元,占整体数据中心市场的35%,年复合增长率(CAGR)超40%,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东数西算”规划的8个国家算力枢纽(如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均位于西部能源富集区,截至2024年底,西部数据中心机架规模已达200万架,占全国总量的45%,且仍在以每年30%的速度扩张。这些数据中心的冷却系统投资占比约为20-30%(传统数据中心为15-20%),其中液冷系统的单机架投资(约8-12万元)是风冷的2-3倍。
以宁夏中卫数据中心集群为例,其规划机架规模为50万架,若全部采用液冷技术,冷却系统总投资将达400-600亿元,直接拉动液冷设备(如冷却机组、浸没式服务器、冷却液)的需求。
政策驱动下,液冷企业加速技术升级与产业链整合:
目前,中国液冷市场呈现“头部集中、梯队分明”的格局:
从财务表现看,头部液冷企业的液冷业务收入占比持续提升:中科曙光2024年液冷收入占比达35%(2021年为15%),英维克2024年液冷收入占比达40%(2021年为20%),且毛利率(约35-40%)高于传统风冷业务(约25-30%),成为企业业绩增长的核心引擎。
浸没式液冷的核心材料是绝缘冷却液(如矿物油、合成液),其性能(如导热系数、闪点、生物降解性)直接影响系统效率。目前,冷却液主要依赖进口(如美国3M公司),国产化率不足30%,若供应链出现中断,可能影响液冷系统交付。此外,液冷服务器与传统IT设备的兼容性(如硬盘、电源)仍需优化,增加了数据中心的迁移成本。
液冷系统的初期投资(如浸没式服务器、冷却机组)是风冷的2-3倍,尽管长期运行成本(如电费)可降低50%以上,但部分中小企业仍因短期资金压力选择风冷。据赛迪顾问调研,2024年西部数据中心中,液冷渗透率约为25%,低于预期的35%,主要原因是成本顾虑。
“东数西算”政策的执行进度存在区域差异:内蒙古、贵州等地区因能源价格低(电价约0.3元/度),数据中心建设进度较快;而甘肃、宁夏等地区因电网基础设施薄弱,数据中心投产时间延迟,导致液冷设备订单不及预期。
“东数西算”政策通过能耗约束与算力转移,为液冷企业带来了历史性机遇。未来3-5年,液冷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头部企业(如中科曙光、浪潮信息、英维克)凭借技术与产业链优势,将占据更大市场份额。
对于投资者而言,可关注以下两类企业:
尽管存在成本与技术风险,但随着政策执行力度加强与技术迭代,液冷企业的长期增长逻辑依然清晰。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