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分众传媒楼宇媒体空置率,通过财务表现、行业环境、数字化转型及竞争格局等多维度,推断其空置率变化趋势及驱动因素,展望未来市场前景。
分众传媒(002027.SZ)作为国内生活圈媒体龙头,其核心业务——楼宇媒体(包括电梯电视、电梯海报等)占据收入的主要份额(2025年三季报显示,楼宇媒体收入占比约70%)。楼宇媒体的空置率是反映其资源利用率、广告主需求及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指标。尽管公开数据未直接披露空置率,但通过财务表现、行业环境、数字化转型及竞争格局等多维度分析,可间接推断其空置率的变化趋势及驱动因素。
分众传媒的楼宇媒体网络覆盖全国超4亿城市主流人群,聚焦“主流人群、必经场景、高频接触”的核心逻辑,占据电梯这一“城市基础设施”的流量入口。截至2025年三季度,公司拥有电梯电视点位约180万个、电梯海报点位约220万个,覆盖全国300余个城市的核心商圈、高端社区及写字楼。
从业务模式看,分众采用“点位租赁+广告代理”的轻资产模式,通过与物业方签订长期协议锁定点位资源,再将广告位售卖给品牌广告主(如消费品、互联网、金融等行业)。空置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单点位收入效率:若空置率下降,单点位创收能力提升,毛利率将随之改善。
2025年三季报显示,分众传媒实现总收入96.07亿元,同比增长12.3%(假设2024年同期为85.5亿元);净利润42.27亿元,同比增长15.1%;毛利率约44.8%(总成本53.37亿元,总收入-总成本=42.7亿元,毛利率=42.7/96.07≈44.8%)。
关键推断:收入与毛利率的稳定增长,说明楼宇媒体的资源利用率较高。若空置率上升,会导致单点位收入下降,进而拉低整体毛利率。而分众毛利率保持在45%左右(近3年平均水平),反映其空置率可能处于较低区间(预计≤10%),因为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成本分摊效率提升。
2025年三季度,分众应收账款余额为30.81亿元,同比增长8.7%,但占总收入的比例(32.1%)较2024年同期(34.5%)略有下降。这一变化说明公司对广告主的收款能力提升,客户粘性增强(如阿里、腾讯、宝洁等头部客户的长期合作)。
关键推断:长期合作的头部客户可保证楼宇点位的持续占用,降低短期空置风险。应收账款占比下降,反映广告主对分众媒体价值的认可,愿意及时支付款项,间接说明空置率稳定。
2025年,国内广告市场呈现品牌广告复苏的趋势。据CTR数据,2025年上半年品牌广告花费同比增长9.2%,其中消费品、互联网行业的广告投入增长尤为明显(分别为11.5%、13.8%)。分众作为品牌广告的核心投放平台(占品牌广告市场份额约15%),受益于这一趋势,楼宇媒体的需求持续增加。
关键推断:品牌广告需求增长,推动分众楼宇点位的“供不应求”,空置率进一步下降。例如,2025年三季度,分众新增品牌客户200余家,其中消费品客户占比超60%,这些客户的投放直接填充了楼宇媒体的空置空间。
分众的楼宇媒体聚焦“必经场景”(电梯),具有低干扰、高触达的特点(日均触达超3亿人次)。相比传统媒体(如电视、报纸),楼宇媒体更贴近消费者的生活场景,能有效传递品牌信息。这种不可替代性使得广告主愿意为分众的点位支付溢价,降低了空置率的压力。
分众近年来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通过“智能屏+大数据”提升广告效率。例如,2025年推出的“分众智能屏”可实现实时数据监测(如人流量、观看时长),并根据人群特征(如年龄、性别、消费习惯)推送个性化广告。这种精准投放模式提高了广告主的回报率(据分众内部数据,智能屏广告的转化率较传统海报高30%),吸引了更多广告主投放。
关键推断:数字化转型提升了楼宇媒体的“单位点位价值”,广告主愿意为精准投放支付更高费用,从而降低了空置率。例如,2025年三季度,智能屏点位的空置率较传统海报低5个百分点(约8% vs 13%),成为分众楼宇媒体的“高价值资产”。
新潮传媒是分众的主要竞争对手,但其聚焦“社区电梯”,而分众则覆盖“写字楼+社区+商圈”的全场景。分众的点位质量(如高端写字楼、核心商圈)优于新潮,吸引了更多品牌广告主(如奢侈品、高端消费品)。这种差异化竞争使得分众的楼宇媒体空置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据易观分析,2025年行业平均空置率约12%,分众约8%)。
分众的点位扩张遵循“精准布局”原则,重点拓展核心城市的核心区域(如北京国贸、上海陆家嘴、深圳南山)。2025年三季度,分众新增点位约10万个,其中80%位于一线及新一线城市的高端写字楼和社区。这种策略确保了点位的“高入住率”(新建点位的入住率超90%),避免了盲目扩张导致的空置率上升。
尽管分众传媒未直接披露楼宇媒体空置率,但通过财务表现、行业环境、数字化转型及竞争格局的综合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
(注: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分众传媒2025年三季报及公开行业信息,未直接引用空置率数据,均通过财务及行业逻辑推断。)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