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度分析分众传媒单屏产出下降的原因,包括行业竞争加剧、宏观经济疲软及自身策略失衡,并展望未来趋势与应对措施,为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
分众传媒(002027.SZ)作为国内梯媒行业的龙头企业,其“单屏产出”(即每块屏幕的年均广告收入)是衡量其运营效率与市场竞争力的核心指标。近年来,市场对分众单屏产出下降的担忧持续升温。本文基于分众传媒公开财务数据、行业研报及市场动态,从数据验证、原因拆解、行业对比三个维度,系统分析单屏产出下降的逻辑与影响,并对未来趋势进行展望。
单屏产出的计算公式为:单屏产出=年度广告营业收入/年末屏幕数量(注:屏幕数量为电梯电视、电梯海报及影院银幕的合计数)。
根据分众传媒2021-2024年年报数据([0]),其单屏产出呈现**“稳增后下滑”**的特征:
从数据看,2022年起单屏产出持续下滑,且下降速度逐年加快,核心矛盾在于屏幕数量扩张速度远超广告收入增长速度(2021-2024年屏幕数量CAGR约13.5%,而广告收入CAGR仅4.1%)。
梯媒行业的核心壁垒是场景垄断(电梯作为“必经、高频、低干扰”的生活场景),但近年来随着新潮传媒、华语传媒等竞争对手的崛起,行业供给端持续扩张。据《2024年中国梯媒行业发展白皮书》([1]),2021-2024年国内梯媒屏幕数量从450万块增长至720万块(CAGR约17.5%),而广告主对梯媒的总投放预算CAGR仅约8.2%。
分众作为行业龙头,虽占据约37%的市场份额(2024年),但面临竞争对手的“价格战”挤压:新潮传媒通过“免费安装+分成模式”抢占三四线城市楼宇资源,其单屏广告报价较分众低15%-20%([2])。为维持市场份额,分众被迫降低部分区域的广告价格,导致单屏收入下滑。
2022年以来,国内宏观经济面临“消费疲软、企业盈利压力加大”的双重挑战,广告主的投放预算普遍收缩。据国家统计局数据([0]),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0%(较2021年的12.5%大幅下滑),而广告行业整体收入同比仅增长3.8%(较2021年的18.6%显著放缓)。
分众的核心客户群体(如互联网、快消品、汽车)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
分众在2021-2024年实施了“规模化扩张”策略,通过收购、自建等方式快速增加屏幕数量(2021-2024年屏幕数量增长45.9%)。但扩张过程中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
尽管当前行业面临供给过剩压力,但随着头部企业(分众、新潮)的规模优势逐步显现,行业集中度将持续提升(预计2025年CR3将从2024年的65%提升至70%)。同时,梯媒的“场景价值”仍未被充分挖掘,例如“智能屏互动、精准投放”等创新模式有望提升单屏产出([5])。
分众已意识到“规模化扩张”的弊端,2024年起调整策略,将重心从“数量增长”转向“质量提升”:
分众传媒单屏产出下降是行业竞争加剧、宏观经济疲软、自身策略失衡共同作用的结果。尽管当前面临压力,但分众作为行业龙头,具备场景垄断、客户资源、技术创新等核心优势。随着行业集中度提升与自身策略调整,其单屏产出有望在2025年逐步企稳(预计2025年单屏产出约6000元,较2024年的5872元小幅增长)。
对于投资者而言,需重点关注分众的屏幕利用率、客户结构变化、创新业务进展等指标,这些将是判断其单屏产出能否回升的关键因素。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