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深度分析迈为股份HJT整线设备的市占率提升潜力,涵盖行业背景、竞争优势及2025年预测。迈为凭借技术壁垒与产能布局,市占率有望从40%提升至50%。
迈为股份(300751.SZ)作为全球光伏设备龙头企业,其HJT(异质结)整线设备业务是未来增长的核心引擎。随着HJT电池技术在效率、降本上的持续突破,全球光伏产业正加速向HJT转型,迈为的市占率提升空间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本报告从行业背景、公司竞争优势、当前市占率现状、驱动因素及限制条件等维度,系统分析迈为HJT整线设备的市占率提升潜力。
HJT电池因**高转换效率(实验室效率超28%,量产效率可达26%+)、低衰减(年衰减率<0.3%)、双面发电(背面效率可达正面的95%以上)**等优势,被视为“下一代光伏电池技术的主流方向”。2024年以来,随着HJT电池成本(尤其是硅片、银浆)的快速下降(较2023年下降约30%),其与TOPCon电池的成本差距已缩小至0.1-0.2元/W,性价比凸显。
根据券商API数据[0],2024年全球HJT电池产能约为50GW,渗透率约15%;2025年预计产能将扩张至80-100GW,渗透率提升至25%-30%。若按每GW HJT电池对应2亿元的设备投资计算(含PECVD、PVD、清洗制绒等核心设备),2025年HJT整线设备市场规模将达160-200亿元,较2024年(约100亿元)增长60%-100%。
迈为是全球少数能提供HJT整线设备(含PECVD、PVD、清洗制绒、激光开槽等)的企业之一,其核心设备的技术参数处于行业第一梯队:
迈为的HJT设备已进入隆基、晶科、天合、阿特斯等全球TOP10光伏企业的供应链,且与部分客户签订了长期框架协议。例如:
迈为2024年HJT设备产能约为30GW,2025年将通过“苏州总部扩建+盐城新基地投产”将产能提升至50GW,足以覆盖2025年全球HJT设备需求的50%(若2025年需求为100GW)。产能的提前布局确保迈为不会因产能不足丢失订单,为市占率提升奠定基础。
根据券商API数据[0],2024年迈为HJT整线设备的全球市占率约为40%,位居第一;竞争对手中,捷佳伟创(25%)、金辰股份(15%)、理想万里晖(10%)分列二至四位。
从区域看,迈为在中国市场的市占率更高(约45%),主要因国内电池厂商(如隆基、晶科)的扩产力度大;在海外市场(如欧洲、东南亚),迈为的市占率约为30%,仍有提升空间(海外HJT产能2025年将从2024年的10GW增长至30GW)。
如前所述,2025年HJT电池产能将达80-100GW,较2024年增长60%-100%,设备需求的增长为迈为市占率提升提供了“总量空间”。
迈为的设备因更高效率、更低成本,能帮助下游客户提升电池产品的竞争力(如隆基采用迈为设备生产的HJT电池,售价较行业平均高0.05元/W)。随着HJT电池市场竞争加剧,客户对设备的效率和成本要求更高,迈为的技术优势将转化为市占率的提升。
2025年迈为的产能将扩张至50GW,而竞争对手(如捷佳伟创)的产能仅约30GW,迈为能承接更多大规模订单(如20GW以上的整线采购),从而抢占市场份额。
尽管HJT效率更高,但TOPCon技术(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在2024年实现了25.5%的量产效率,且成本较HJT低约0.1元/W(主要因硅片厚度更薄)。若TOPCon继续降本,可能延缓HJT的渗透率提升,从而影响迈为的市占率。
HJT设备的核心原材料(如金属靶材、石英管)价格波动较大(2024年靶材价格上涨15%),若迈为无法将成本转嫁至下游,可能压缩毛利率,削弱价格竞争力。
欧洲、东南亚等海外市场的客户(如REC、韩华)对设备的“本地化服务”要求较高,迈为的海外服务网络(目前仅在德国、越南设有办事处)仍需完善,可能影响海外市占率的提升。
综合以上分析,迈为HJT整线设备的市占率提升空间主要取决于行业增长速度与公司竞争优势的保持:
从当前市场共识看,中性场景的概率最高(约60%),即迈为2025年HJT整线设备市占率约为50%,提升空间约10个百分点。
迈为股份作为HJT整线设备的龙头企业,凭借技术壁垒、产能布局与客户资源,具备显著的市占率提升潜力。尽管面临TOPCon技术竞争与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但在HJT电池市场高增长的背景下,其市占率仍有望从2024年的40%提升至2025年的50%左右,对应营收增长约80%(从2024年的40亿元增至2025年的72亿元)。
对于投资者而言,迈为的HJT业务是未来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市占率的提升将进一步巩固其全球光伏设备龙头地位。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