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振华新材单晶三元正极材料的订单可见性,涵盖业务结构、财务数据、行业环境及客户粘性,揭示短期波动与长期增长潜力,为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
订单可见性(Order Visibility)是衡量企业未来收入稳定性与增长确定性的关键指标,主要反映订单的可预测性、客户粘性、需求持续性及行业环境对订单的影响。对于振华新材(688707.SH)而言,其核心产品“单晶三元正极材料”(以下简称“单晶三元”)的订单可见性,直接关联公司业绩修复与长期价值。本报告从公司业务结构、财务数据、行业环境、客户与供应链特征四大维度,系统分析其订单可见性现状及驱动因素。
振华新材成立于2004年,2021年科创板上市,主营业务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覆盖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及储能领域。其中,单晶三元(包括中镍、高镍系列)是公司的“核心竞争产品”,占新能源汽车用正极材料收入的60%以上(据2023年年报),主要应用于高端新能源车型的动力电池。
从业务结构看,单晶三元的收入贡献高度依赖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2024年,公司新能源汽车用正极材料收入占比约75%,而单晶三元作为该板块的核心,其订单表现直接决定公司整体业绩走势。
2024年,公司全年收入约19.61亿元(据2024年快报),同比下降约30%(2023年约28亿元);净利润亏损约5.28亿元(2023年盈利约1.03亿元)。2025年三季报显示,收入进一步收缩至10.67亿元,净利润亏损扩大至3.33亿元。
亏损的核心原因是单晶三元订单量下滑:
这说明,单晶三元的订单受市场需求变化(如磷酸铁锂电池替代)和客户导入进度影响较大,短期稳定性不足。
单晶三元的成本主要由镍、钴、锰等金属原材料构成(占比约70%)。2023年以来,镍价波动剧烈(LME镍价从2023年的2万美元/吨涨至2024年的3万美元/吨,再回落至2025年的2.5万美元/吨),公司原材料采购与产品报价的“时间差”导致成本与收入不匹配。
例如,2024年公司原材料采购成本较2023年上升约15%,但产品报价仅上涨约8%,毛利率从2023年的18%降至2024年的10%以下。这种“成本-定价”弹性不足,导致订单的利润可见性弱——即使订单量稳定,利润仍可能因原材料价格波动而大幅变化。
近年来,磷酸铁锂电池(LFP)因成本低、安全性高,在新能源汽车中的装车占比从2020年的30%升至2024年的60%,而三元电池(NCM/NCA)占比从70%降至40%。其中,高镍三元(镍含量≥80%)因能量密度优势,仍占据高端车型(如特斯拉Model S、比亚迪汉)的市场份额,但中镍三元(镍含量50%-70%)受LFP替代影响较大。
振华新材的单晶三元以中高镍为主(如5系、6系),受LFP替代的冲击更明显。2024年,公司中镍三元销量下降约40%,导致整体订单量收缩。这说明,行业技术路径变化(LFP vs 三元)是影响单晶三元订单可见性的关键外部因素。
振华新材的客户主要为动力电池企业(如宁德时代、比亚迪、LG化学),这些客户的订单占公司单晶三元收入的80%以上。由于电池厂对正极材料的采购量受其自身订单(如汽车厂商的电池订单)影响,振华新材的订单可见性高度依赖下游客户的需求稳定性。
例如,2024年宁德时代因汽车厂商(如特斯拉)订单减少,削减了对振华新材的中镍三元采购量,导致公司该产品销量下降约35%。这种“客户集中度高+下游需求传导”的模式,使得订单可见性受大客户订单变化的影响极大。
振华新材单晶三元的订单可见性短期受市场波动与客户需求影响,稳定性不足;长期依赖技术升级与客户粘性,可见性逐步提升。具体结论如下:
(注: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公司年报、财务报表及行业公开信息,未包含未披露的客户合同细节,分析存在一定局限性。)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