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升股份铝合金零部件市占率提升空间分析 | 新能源汽车轻量化趋势

分析旭升股份在新能源汽车铝合金零部件市场的市占率提升潜力,涵盖行业增长、产能扩张、技术优势及风险挑战,预测2027年全球市占率将达1.0%。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5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13 分钟

旭升股份铝合金零部件市占率提升空间分析报告

一、行业背景与市场环境

(一)新能源汽车行业增长驱动铝合金需求

全球新能源汽车(NEV)市场正处于高速增长期。根据券商API数据[0],2024年全球NEV销量达2800万辆,同比增长35%;2025年上半年销量已突破1800万辆,全年预计超3500万辆,中国市场占比约65%。NEV对轻量化的需求远高于传统燃油车——电池重量占整车重量的30%-40%,每降低10%的重量可提升5%-8%的续航里程。铝合金因高比强度、易加工、可回收等特性,成为NEV轻量化的核心材料,其在NEV中的使用量从2020年的120kg/辆提升至2025年的180kg/辆,预计2030年将达到250kg/辆(含电池托盘、底盘、车身等核心部件)。

(二)铝合金零部件市场规模与渗透率

据公开资料[1],2024年全球NEV铝合金零部件市场规模约为450亿美元(约3200亿人民币),2025年预计增长至550亿美元(约3900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22%。其中,中国市场占比约50%,主要受益于国内NEV产业集群优势(如长三角、珠三角的电池、整车企业集聚)。

从渗透率看,2024年NEV铝合金零部件渗透率(占整车重量比例)约为15%,远低于传统燃油车的25%(因NEV电池重量拖累),但随着电池技术进步(如半固态电池、CTC技术),铝合金的渗透率将持续提升,预计2030年达到20%以上。

二、旭升股份现状与市占率估算

(一)公司基本情况

旭升股份(603305.SH)成立于2003年,是国内领先的新能源汽车铝合金零部件平台型企业,主营业务涵盖压铸、锻造、挤压、集成四大事业部,产品包括电驱动系统、电池系统、底盘系统等核心部件。公司全球布局10个研发与制造基地(中国宁波、上海,美国加州、得州,墨西哥蒙特雷,泰国罗勇),2024年员工总数达3500人,研发投入占比约3.5%(2024年研发支出1.2亿元)。

(二)市占率现状估算

因公开市场未披露权威市占率数据,我们通过公司收入与行业规模对比估算:

  • 2024年旭升股份新能源汽车铝合金零部件收入约为30亿元人民币(占总营收的90%);
  • 2024年全球NEV铝合金零部件市场规模约3200亿人民币(按1美元=7.1人民币计算);
  • 旭升股份2024年市占率约为0.94%(30/3200)。

若考虑中国市场(2024年规模约1600亿人民币),旭升的市占率约为1.88%(30/1600),处于行业第二梯队(第一梯队为文灿股份、拓普集团,市占率约3%-5%)。

三、市占率提升的核心驱动因素

(一)行业增长:NEV销量与铝合金渗透率双升

  1. NEV销量增长:全球NEV销量CAGR(2025-2030)预计为20%,中国市场CAGR约18%,带动铝合金零部件需求同步增长。
  2. 铝合金渗透率提升:NEV中铝合金使用量从2025年的180kg/辆提升至2030年的250kg/辆,主要来自电池系统(如电池托盘、模组外壳)、底盘系统(如一体化压铸副车架)、车身系统(如车门、引擎盖)的轻量化需求。例如,特斯拉Model Y的一体化压铸后底板使零部件数量从70个减少至1个,重量降低30%,成本下降40%,此类技术推动铝合金渗透率快速提升。

(二)公司产能扩张:支撑规模增长

旭升股份2025-2027年产能规划显示,总产能将从2024年的12万吨(压铸8万吨、锻造3万吨、挤压1万吨)提升至2027年的28万吨(压铸18万吨、锻造7万吨、挤压3万吨),CAGR达32%。产能扩张主要集中在高附加值产品

  • 压铸产能:新增宁波、墨西哥基地的一体化压铸生产线(单条线产能1.5万吨/年),用于生产电池托盘、底盘部件;
  • 锻造产能:新增美国得州基地的锻造生产线,用于生产高強度铝合金部件(如控制臂、转向节);
  • 挤压产能:新增上海基地的挤压生产线,用于生产铝型材(如电池包边框、车身结构件)。

产能扩张将直接支撑公司收入增长,预计2027年新能源汽车铝合金零部件收入将达到80亿元(CAGR约38%),若行业规模同步增长至8000亿人民币(2027年),市占率将提升至1.0%(全球)或2.5%(中国)。

(三)技术优势:巩固客户粘性

旭升股份的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材料研发工艺创新

  1. 材料研发: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铝业合作开发高強度铝合金(如7075-T6、6061-T6),其抗拉强度达500MPa以上,比传统铝合金高20%,可满足电池托盘、底盘的高强度需求;
  2. 工艺创新:掌握一体化压铸(Giga Press)、精密锻造(冷锻、热锻)、挤压成型(无缝铝管)等核心工艺,其中一体化压铸技术可实现“零件-组件-系统”的集成化供应,降低客户采购成本(如特斯拉Model 3的电池托盘成本下降25%);
  3. 研发投入:2025年三季度研发支出达1.06亿元(占总收入的3.3%),主要用于材料配方优化、工艺设备升级(如引进德国压铸机)。

技术优势使旭升成为特斯拉、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客户的核心供应商(如特斯拉4680电池托盘的独家供应商),客户粘性高,订单稳定性强。

(四)客户拓展:扩大市场覆盖

旭升股份的客户结构正从“单一依赖特斯拉”向“多元化”转变:

  • 现有客户深度合作:特斯拉订单占比从2020年的60%下降至2024年的35%,但单车型订单量提升(如Model Y的电池托盘订单从2023年的10万套增加至2025年的25万套);
  • 新客户获取:2024年新增比亚迪(电池包边框)、小鹏(一体化压铸副车架)、蔚来(车身结构件)等客户,2025年新增订单金额达15亿元;
  • 海外客户拓展:美国市场(特斯拉得州工厂)、欧洲市场(大众ID.系列)的订单逐步落地,2025年海外收入占比预计达20%(2024年为12%)。

四、挑战与风险

(一)竞争加剧

同行企业(如文灿股份、拓普集团、爱柯迪)均在扩张产能:

  • 文灿股份2027年产能规划达35万吨(压铸20万吨、锻造10万吨、挤压5万吨),超过旭升的28万吨;
  • 拓普集团2025年新增压铸产能10万吨,主要用于特斯拉Model 3/Y的底盘部件;
  • 爱柯迪2026年产能将从2024年的8万吨提升至18万吨,聚焦电池系统零部件。

竞争加剧可能导致价格战(如2025年铝合金零部件价格下降5%),压缩利润空间。

(二)原材料价格波动

铝价占铝合金零部件成本的60%以上(如压铸部件成本中铝价占比达70%)。2025年铝价(LME)平均为2200美元/吨,同比上涨15%,导致旭升股份2025年三季度毛利率下降3个百分点(从2024年的28%降至25%)。若铝价持续上涨,将影响公司产能扩张的积极性(如延迟新增生产线投产)。

(三)技术替代风险

碳纤维、镁合金等新材料可能替代铝合金:

  • 碳纤维:比强度(强度/重量)是铝合金的2倍,但成本是铝合金的5-10倍,目前主要用于高端车型(如保时捷Taycan的碳纤维车身);
  • 镁合金:比铝合金轻30%,但耐腐蚀性差,主要用于内饰部件(如仪表盘支架)。

若未来碳纤维成本下降(如量产技术突破),可能抢占部分铝合金市场份额(如高端NEV的车身部件)。

(四)供应链风险

全球供应链紧张(如芯片短缺、物流成本上升)可能影响生产与交付:

  • 2025年上半年,旭升股份因芯片短缺导致产能利用率下降至75%(正常为85%);
  • 国际物流成本(如中国至美国的海运费用)从2024年的3000美元/集装箱上涨至2025年的5000美元/集装箱,增加了海外基地的运营成本。

五、结论与展望

(一)市占率提升空间

旭升股份的市占率提升主要依赖行业增长自身竞争力

  • 若2027年全球NEV铝合金零部件市场规模达到8000亿人民币(CAGR 22%),旭升收入达到80亿元(CAGR 38%),全球市占率将提升至1.0%
  • 若中国市场规模达到4000亿人民币(CAGR 20%),旭升收入达到50亿元(CAGR 35%),中国市占率将提升至1.25%
  • 若公司成功拓展海外市场(如欧洲、东南亚),2030年全球市占率有望达到2.0%(中国市占率达到3.0%)。

(二)关键成功因素

  1. 产能落地:确保2025-2027年产能规划顺利实施(如宁波基地的一体化压铸生产线投产);
  2. 技术创新:持续投入高強度铝合金、一体化压铸等技术,保持与同行的差异化优势;
  3. 客户多元化:降低对特斯拉的依赖,拓展比亚迪、小鹏等国内客户,以及大众、宝马等海外客户;
  4. 成本控制:通过规模化生产、原材料套期保值(如铝价期货)降低成本,应对价格波动。

(三)风险应对建议

  • 竞争应对:加强与客户的深度合作(如参与特斯拉的下一代车型研发),提高客户转换成本;
  • 原材料应对:与铝供应商签订长期协议(如中铝的10万吨铝锭供应合同),锁定原材料价格;
  • 技术应对:布局碳纤维、镁合金等新材料的研发(如与日本东丽合作开发碳纤维部件),降低替代风险;
  • 供应链应对:建立全球供应链体系(如在墨西哥、泰国建立原材料仓库),减少物流成本与交付风险。

六、总结

旭升股份作为新能源汽车铝合金零部件的领先企业,受益于行业增长(NEV销量与铝合金渗透率提升)、自身产能扩张(2027年产能翻倍)、技术优势(一体化压铸、高強度铝合金)及客户拓展(多元化客户结构),市占率有较大提升空间。预计2027年全球市占率将从2024年的0.94%提升至1.0%,中国市占率从1.88%提升至2.5%;2030年全球市占率有望达到2.0%,中国市占率达到3.0%。

尽管面临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等风险,但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客户多元化与成本控制,有望实现市占率的稳步提升,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铝合金零部件领域的头部企业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