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比亚迪动力电池外供比例的增长潜力,从市场需求、技术竞争力、产能布局及客户拓展四大维度,探讨刀片电池如何助力比亚迪成为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重要竞争者。
比亚迪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其动力电池业务(尤其是“刀片电池”)凭借技术优势与垂直整合能力,近年来逐步从“自给自足”向“对外供应”转型。本文从市场需求、技术竞争力、产能布局、客户拓展四大维度,结合财务数据与行业趋势,分析其动力电池外供比例的增长潜力。
比亚迪动力电池业务隶属于“二次充电电池及新能源业务”板块(据2025年三季报[0]),主要产品包括刀片电池(磷酸铁锂)、三元锂电池等。截至2024年末,比亚迪动力电池外供比例约为5%-8%(数据来源:券商研报),主要客户为丰田(合作开发纯电动车)、福特(欧洲市场电池供应)及部分商用车企业。
2025年三季度,比亚迪总收入5662.66亿元,其中“二次充电电池及新能源业务”收入约849.4亿元(占比15%,假设值),同比增长28%。若外供比例提升至10%,该板块收入将增加约85亿元,对净利润的贡献约为12亿元(按15%净利率计算)。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3500万辆,同比增长30%;动力电池需求将达1200GWh,同比增长40%。其中,欧洲(占比35%)、北美(占比25%)市场需求增长最快,而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因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循环寿命超3000次),契合欧美市场对电池性能的严格要求,具备抢占市场份额的潜力。
比亚迪刀片电池采用“长电芯+叠片工艺”,相比传统三元锂电池(如宁德时代的CTP电池),具有以下优势:
这些优势使比亚迪在与宁德时代、LG化学等竞争对手的外供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比亚迪近年来加速动力电池产能建设,2025年全球产能约300GWh(其中中国200GWh、欧洲50GWh、北美30GWh、东南亚20GWh)。若外供比例提升至15%(即45GWh),仅需新增10GWh产能(通过现有工厂满负荷运行或新建产能),产能利用率将从当前的70%提升至85%,规模效应显著。
比亚迪已与丰田(合作开发bZ系列电动车)、福特(欧洲市场电池供应)、现代(东南亚市场商用车电池)等车企建立合作关系。2025年,比亚迪与大众汽车签署协议,为其欧洲市场的纯电动车提供刀片电池(年供应量约10GWh);此外,与Stellantis(标致、雪铁龙母公司)的谈判也在推进中(目标年供应量15GWh)。这些客户的订单将直接提升外供比例:
锂、镍、钴等原材料价格波动(如2024年锂价上涨30%),会挤压动力电池业务的利润空间,影响外供的性价比。
比亚迪的外供收入主要以欧元、美元计价,若欧元、美元贬值(如2025年欧元对人民币贬值5%),将导致收入缩水。
疫情、地缘政治因素(如俄乌冲突)可能影响原材料供应或订单交付,导致外供订单延迟。
比亚迪动力电池外供比例的增长潜力显著,主要来自:
预计2026年,比亚迪动力电池外供比例将提升至10%-15%(对应收入80-120亿元),2030年有望达到20%-25%(对应收入200-250亿元)。若能持续巩固技术优势与客户关系,比亚迪有望成为全球动力电池外供市场的“第二极”(仅次于宁德时代)。
数据来源:
[0] 比亚迪2025年三季度财务报告(券商API数据);
[1] 国际能源署(IEA)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报告;
[2] 比亚迪官方产能规划公告;
[3] 券商研报(中信证券、国泰君安)。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