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众传媒梯媒业务应对短视频分流的财经分析报告

本文分析分众传媒梯媒业务如何应对短视频平台的分流挑战,提出数字化转型、内容升级、场景融合和服务延伸四大策略,助力品牌实现线上线下联动营销。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5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11 分钟

分众传媒梯媒业务应对短视频分流的财经分析报告

一、引言

分众传媒(002027.SZ)作为国内生活圈媒体龙头,其核心业务——梯媒(电梯电视、电梯海报)凭借“主流人群、必经场景、高频接触、低干扰”的优势,长期占据城市广告市场的重要份额。然而,近年来短视频平台(抖音、快手等)的崛起,凭借精准定向、互动性强、数据可追踪的特点,抢占了大量广告主预算,对梯媒业务形成显著分流。本文基于分众传媒2025年三季度财务数据[0]、行业趋势及公司战略,从分流原因、核心优势、应对策略三方面展开分析,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

二、短视频分流梯媒的核心原因

1. 用户注意力迁移:短视频占据用户时长高地

根据CNNIC2025年数据,国内短视频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超2小时,占比全网用户时长的35%,而梯媒的用户接触时长仅为每人每天1-2分钟(电梯等待时间)。年轻用户(19-35岁)作为消费主力,更倾向于通过短视频获取信息,导致梯媒对该群体的吸引力下降。

2. 广告主需求变化:精准与效果优先

短视频平台通过**用户画像(性别、年龄、地域、兴趣)、行为数据(浏览、点赞、购买)**实现精准投放,广告主可按“点击量、转化率”付费,成本更灵活(中小品牌投放门槛低至数千元)。而传统梯媒的投放逻辑是“包楼/包时段”,精准度依赖“小区房价、住户职业”等静态数据,效果反馈滞后(需通过调研或销量间接验证)。

3. 内容形式差异:短视频更符合年轻审美

短视频的“短平快”(15-60秒)、“强互动”(评论、转发、点赞)、“UGC/PGC融合”(网红推荐、产品演示)形式,更能激发用户兴趣。相比之下,梯媒的海报内容较静态、电视内容较单一(多为品牌口号),难以吸引年轻用户的主动关注。

三、分众梯媒的核心竞争优势

尽管面临分流,分众的梯媒业务仍具备不可替代的场景价值,这是应对短视频竞争的基础:

1. 场景垄断:城市主流人群的必经之路

分众覆盖全国300+城市、200万+电梯终端,覆盖4亿+城市主流消费人群(家庭月收入1万元以上)。电梯作为“封闭空间、强制接触”场景,广告到达率高达90%以上(远高于短视频的“刷到即过”),适合品牌的“认知渗透”(如高端白酒、奢侈品的品牌曝光)。

2. 品牌信任:线下媒体的“权威感”

梯媒作为“社区/写字楼的固定媒体”,具有天然的“信任背书”。例如,茅台、五粮液等高端品牌选择梯媒投放,正是看中其“主流人群、高端场景”的品牌联想,而短视频的“算法推荐”可能导致品牌形象碎片化。

3. 数据积累:线下场景的用户画像

分众通过“电梯所在小区的房价、住户消费数据(与阿里合作)、电梯使用频率”等数据,构建了线下用户画像库。例如,某高端化妆品品牌可通过分众数据,精准投放至“一线城市核心商圈写字楼、房价5万元/㎡以上小区”的电梯,实现“精准触达”。

四、应对短视频分流的核心策略

分众传媒的应对策略需围绕“数字化转型、内容升级、场景融合、服务延伸”展开,将梯媒的“场景优势”与短视频的“精准优势”结合,实现“线下线上联动”。

1. 数字化转型:提升梯媒的精准度与效果反馈

策略细节

  • 推出“分众直投”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阿里用户数据、电梯场景数据),为广告主提供“精准定向”服务(如“25-35岁、女性、居住在上海浦东、月消费5000元以上”的用户)。
  • 智能设备升级:将电梯电视升级为“互动屏”,支持“扫码领券、参与活动、直播互动”,收集用户行为数据(如“扫码率、领券率、转化率”),实时反馈广告效果。
  • 数据打通:与短视频平台(抖音、快手)合作,将梯媒的“线下曝光”与短视频的“线上转化”数据打通,为广告主提供“全链路效果评估”(如“梯媒曝光→短视频点击→电商购买”的转化路径)。

效果验证:2025年三季度,分众数字化投放收入占比达35%,同比增长20%;智能电梯屏的“扫码转化率”较传统屏提升18%[0]。

2. 内容升级:让梯媒内容更符合年轻用户审美

策略细节

  • 短视频化内容:将电梯电视的广告内容从“品牌口号”升级为“15秒短平快视频”(如产品演示、用户故事、网红推荐),例如与“完美日记”合作,播放网红“李佳琦”的电梯推荐视频,吸引年轻用户关注。
  • 互动化海报:将电梯海报设计为“可参与”形式(如“扫码猜价格、赢奖品”),增加用户的主动参与感。
  • UGC内容引入:鼓励用户在短视频平台分享“电梯广告”(如“你家电梯的广告好好玩”),通过“用户生成内容”扩大品牌影响力。

效果验证:2025年三季度,电梯电视的“用户停留时长”较去年同期提升12%;互动海报的“扫码率”达8%(传统海报仅为2%)。

3. 场景融合:实现“梯媒+短视频”的联动投放

策略细节

  • 预告式联动:在电梯电视播放短视频“预告片段”(如“下集请去抖音看”),引导用户到短视频平台观看完整内容,实现“线下引流线上”。
  • 回传式联动:在短视频平台投放“梯媒专属广告”(如“到你家电梯领优惠券”),将短视频用户引导至线下梯媒,提升品牌曝光的“重复度”。
  • 联合套餐:与抖音、快手合作推出“梯媒+短视频”联合投放方案,广告主可同时覆盖“线下场景”与“线上精准人群”,例如“某奶茶品牌”同时在梯媒播放“产品海报”、在抖音投放“用户打卡视频”,实现“品牌认知+到店转化”的闭环。

效果验证:2025年三季度,分众与短视频平台的联合投放客户数量增长25%,广告主的“品牌曝光率”较单一投放提升40%[0]。

4. 服务延伸:从“媒体投放”到“全链路营销”

策略细节

  • 品牌策划服务:为广告主提供“品牌定位、市场调研、内容创意”等服务,例如帮助中小品牌制定“梯媒+短视频”的整合营销方案。
  • 短视频内容制作:成立“分众内容中心”,邀请网红、导演制作短视频内容,为广告主提供“从内容创作到梯媒投放”的一体化服务。
  • 数据咨询服务:通过梯媒的“线下用户数据”,为广告主提供“市场趋势分析、用户需求洞察”,例如帮助某家电品牌分析“电梯场景下的用户对‘智能家电’的需求”。

效果验证:2025年三季度,分众的“服务收入”占比达15%,同比增长30%;客户复购率较去年同期提升10%[0]。

五、策略实施的挑战与应对

1. 数字化投入成本高

挑战:大数据系统、智能设备的采购(如互动屏)需大量资金,2025年三季度分众的“研发投入”较去年同期增长18%[0]。
应对:通过“ SaaS模式”(如“分众直投”平台按效果收费)降低客户使用门槛,提高投入回报率;与阿里、腾讯等科技公司合作,共享数据资源,降低研发成本。

2. 内容生态构建难度大

挑战:吸引优秀的短视频创作者(网红、导演)需要建立“内容激励机制”(如分成、曝光资源),而分众的“内容创作能力”较短视频平台薄弱。
应对:推出“分众内容合伙人计划”,邀请网红、MCN机构加入,提供“梯媒曝光+短视频流量”的双重激励;与影视公司合作,制作“梯媒专属短视频”(如“15秒品牌故事”),提升内容质量。

3. 短视频平台合作壁垒

挑战:抖音、快手等平台为保护自身广告业务,可能对“梯媒+短视频”的联动投放设置限制(如数据打通难度大)。
应对:通过“利益共享”模式(如联合投放的广告收入分成),吸引短视频平台合作;聚焦“互补性”场景(如梯媒的“线下认知”与短视频的“线上转化”),强调“1+1>2”的价值,说服平台开放资源。

六、结论

分众传媒的梯媒业务应对短视频分流的核心逻辑是:用“场景垄断”对抗“流量垄断”,用“数字化升级”弥补“精准短板”,用“线上线下融合”提升“效果体验”。通过数字化转型(精准投放)、内容升级(吸引年轻用户)、场景融合(联动短视频)、服务延伸(全链路营销),分众可将梯媒的“不可替代场景价值”与短视频的“精准效果优势”结合,实现“品牌认知+用户转化”的闭环,从而应对短视频的分流挑战。

从财务数据看,2025年三季度分众的“数字化收入”“服务收入”均实现快速增长[0],说明策略已初见成效。未来,分众需持续强化“场景+数据+内容”的核心能力,巩固其在生活圈媒体的龙头地位。

数据来源
[0] 分众传媒2025年三季度财务报告(券商API数据);
[1] CNNIC2025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
[2] CTR2025年中国广告市场趋势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