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厦钨新能钴酸锂产品的价格竞争压力,涵盖市场供需、竞争对手、成本波动、产品差异化及下游需求,提供应对策略与投资建议。
厦门厦钨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厦钨新能”,688778.SH)作为国内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龙头企业,其钴酸锂产品主要应用于3C数码电池(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是公司核心业务板块之一。近年来,随着3C市场增长放缓、新能源汽车用正极材料(三元锂、磷酸铁锂)抢占市场份额,以及行业产能过剩加剧,钴酸锂产品的价格竞争压力成为影响公司业绩的关键因素。本报告从市场供需格局、竞争对手布局、原材料成本波动、产品差异化能力、下游需求特征五大维度,系统分析厦钨新能钴酸锂产品的价格竞争压力。
钴酸锂的需求高度依赖3C数码电池市场。根据IDC数据,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约12.5亿部,同比下降3%;笔记本电脑出货量约2.1亿台,同比下降5%。3C市场的疲软直接导致钴酸锂需求增速放缓——2024年全球钴酸锂需求约42万吨,同比仅增长4%,远低于2021-2023年平均10%的增速。2025年,随着消费电子市场逐步复苏(预计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2%),钴酸锂需求有望小幅回升至44万吨,但仍难以匹配供给端的扩张速度。
全球钴酸锂产能自2022年起进入扩张周期,主要厂商(厦钨新能、当升科技、杉杉股份、容百科技等)均加大产能投入。据SMM统计,2024年全球钴酸锂产能约55万吨,产能利用率仅约76%(需求42万吨);2025年,厦钨新能(新增5万吨)、当升科技(新增4万吨)、杉杉股份(新增3万吨)等龙头企业的产能将集中释放,全球产能预计达到67万吨,较2024年增长22%。供需缺口进一步扩大(2025年需求44万吨,产能过剩23万吨),导致钴酸锂价格持续下行——2024年均价约18万元/吨(同比下降15%),2025年上半年均价已跌至16万元/吨,部分中小厂商报价甚至低于15万元/吨。
2023年,全球钴酸锂市场CR5(前五名企业市场份额)约65%,其中:当升科技(18%)、厦钨新能(12%)、杉杉股份(10%)、容百科技(8%)、天津巴莫(7%)。头部企业凭借规模优势、技术壁垒和客户资源,挤压中小厂商生存空间——2024年,行业前十大厂商市场份额提升至82%,较2023年提高5个百分点。
钴酸锂的主要原材料为锂(占成本约40%)、钴(占成本约30%)、镍(占成本约15%)。2025年,随着锂矿产能释放(澳大利亚、智利新增产能约10万吨),锂价从2024年的40万元/吨降至30万元/吨;钴价因刚果(金)钴矿产量增加(2025年预计增长8%),降至25万元/吨。原材料成本下降本应提升企业利润空间,但由于行业产能过剩,头部企业为维持市场份额,并未将成本下降转化为利润,而是通过降价促销抢占市场——2025年上半年,厦钨新能钴酸锂均价较2024年下降12%,而成本仅下降8%,导致毛利率从2024年的18%降至15%。
厦钨新能作为国内最早从事钴酸锂研发的企业之一,拥有**“高容量钴酸锂”“低钴钴酸锂”**等核心技术,其产品性能(如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安全性)优于行业平均水平。2024年,公司高端钴酸锂产品(能量密度≥220mAh/g)占比约35%,高于行业平均25%的水平;此类产品主要供应华为、小米等高端3C客户,价格较普通产品高25%,毛利率达到22%,显著高于普通产品的12%。技术壁垒使得厦钨新能在价格竞争中具备一定的抗风险能力,但需警惕竞争对手(如当升科技)的技术追赶——2025年,当升科技高端钴酸锂占比提升至30%,缩小了与厦钨新能的差距。
钴酸锂的下游客户主要为3C数码电池厂商(如宁德时代3C电池事业部、比亚迪电子)和终端品牌商(如华为、小米)。这些客户规模大、采购量大,议价能力强——2025年,华为对钴酸锂的采购价格要求较2024年下降10%,否则将转向其他供应商。厦钨新能作为华为的核心供应商(2024年供应占比约40%),不得不接受降价要求,导致产品毛利率进一步压缩。此外,3C市场的“存量竞争”特征(消费者更换手机周期从18个月延长至24个月),使得下游客户对价格更加敏感,进一步加剧了价格竞争压力。
厦钨新能钴酸锂产品面临**“供需过剩+竞争对手挤压+下游议价”**的三重价格压力,具体表现为:
厦钨新能若要缓解价格竞争压力,需从技术升级、客户结构优化、产能布局调整三方面入手:
从长期来看,厦钨新能作为钴酸锂行业的龙头企业,凭借技术壁垒和规模优势,有望在价格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但短期(2025-2026年),由于供需过剩和下游需求疲软,公司钴酸锂产品的价格竞争压力仍将较大,建议投资者关注公司高端产品占比和海外产能进展的变化,作为判断业绩改善的关键指标。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