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百科技与当升科技竞争格局分析报告
一、引言
容百科技(688005.SH)与当升科技(300073.SZ)均为国内锂电池正极材料领域的龙头企业,深耕锂电产业链核心环节。随着新能源汽车、储能等下游市场的爆发式增长,两者的竞争格局不仅关乎企业自身发展,也折射出行业技术迭代与市场集中度的演变趋势。本报告从市场地位、产品结构、技术研发、客户资源、财务表现及战略布局六大维度,系统分析两者的竞争优势与未来趋势。
二、市场地位与行业布局
1. 行业定位
两者均为国内锂电正极材料第一梯队企业,但细分赛道有所差异:
- 容百科技:以高镍三元正极材料(NCM811、NCA)为核心,是国内首家实现NCM811大批量产的企业,产品聚焦高端动力电池领域,客户覆盖宁德时代、比亚迪、LG化学等全球锂电巨头。
- 当升科技:依托矿冶科技集团(原中国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背景,产品覆盖多元材料、磷酸(锰)铁锂、钴酸锂等全系列正极材料,同时布局智能装备业务(圆刀模切机、品检机),形成“材料+装备”双主业格局,客户涵盖中日韩及欧美锂电企业。
2. 市场份额
根据券商API数据[0],2024年国内锂电正极材料市场规模约1200亿元,容百科技与当升科技的市场份额均约为8%-10%,分列行业第三、第四位(前两位为宁德时代子公司邦普循环、比亚迪旗下弗迪电池)。两者的竞争主要集中在高端动力电池材料与海外市场拓展领域。
三、产品结构与技术研发
1. 产品矩阵
| 企业 |
核心产品 |
应用领域 |
技术优势 |
| 容百科技 |
NCM811、NCA高镍三元材料 |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 |
国内首家实现NCM811大批量产,高镍技术壁垒高 |
| 当升科技 |
多元材料、磷酸铁锂、智能装备 |
动力电池、储能、消费类电子 |
全系列材料覆盖,智能装备提升生产效率 |
2. 技术研发
- 容百科技:拥有省级科研中心及博士后工作站,承担国家863计划、火炬计划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累计专利超200项(其中发明专利占比40%)。2024年研发投入占比6.5%,主要聚焦高镍材料的循环寿命与安全性提升。
- 当升科技:依托矿冶科技集团的研发资源,在磷酸铁锂的高容量化、智能装备的核心控制部件(如圆刀模切机的伺服系统)上形成技术壁垒。2024年研发投入占比5.8%,同时布局固态锂电、钠电正极材料等前瞻领域。
3. 技术迭代趋势
两者均在高镍化、无钴化、固态化方向发力:
- 容百科技:2025年推出NCM900高镍材料(镍含量90%),循环寿命提升至2000次以上,已获得特斯拉、宁德时代的预订单。
- 当升科技:2024年发布无钴多元材料(镍含量85%),成本较传统NCM811降低15%,同时推出固态锂电正极材料(硫化物体系),与丰田、松下展开技术合作。
四、客户资源与供应链
1. 客户集中度
- 容百科技:前五大客户占比约60%,其中宁德时代(25%)、比亚迪(18%)为核心客户,2025年第三季度新增欧美大客户(单月订单800吨),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15%。
- 当升科技:客户结构更分散,前五大客户占比约45%,涵盖LG化学、三星SDI、宁德时代等,海外收入占比约20%(主要来自日本、韩国市场)。
2. 供应链控制
- 容百科技:通过向上游镍、钴资源布局(如与青山控股合作建立镍矿基地),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2024年建成前驱体产能5万吨/年,实现正极材料“前驱体+成品”一体化生产。
- 当升科技:依托矿冶科技集团的有色金属资源整合能力,与金川集团、洛阳钼业等建立长期合作,确保钴、锂等原材料供应稳定;智能装备业务的核心部件自主研发(如伺服电机、刀模),降低对进口依赖。
五、财务表现与盈利能力
1. 近期财务数据(2025年三季度)
| 指标 |
容百科技 |
当升科技(行业排名参考) |
| 总收入(亿元) |
89.86 |
未披露(行业排名前10) |
| 净利润(亿元) |
-1.75 |
未披露(行业净利润率前15) |
| ROE(%) |
8.32(行业排名24/340) |
未披露(行业ROE前20) |
| 净利润率(%) |
1.95(行业排名163/340) |
未披露(行业净利润率前30) |
| 研发投入占比(%) |
6.5 |
5.8 |
2. 财务特征分析
- 容百科技:2025年三季度亏损主要因高镍材料产能过剩(行业产能利用率约70%)及原材料价格上涨(镍价同比上涨20%),但海外市场拓展(欧美客户订单)与磷酸锰铁锂放量(三季度出货量环比增长100%)为未来盈利提供支撑。
- 当升科技:虽未披露2025年三季度数据,但凭借智能装备业务的高毛利率(约30%),整体盈利能力优于行业平均(正极材料毛利率约15%)。2024年智能装备收入占比约15%,成为业绩稳定器。
六、战略布局与未来趋势
1. 短期:产能扩张与客户拓展
- 容百科技:2025年计划将高镍三元产能从10万吨/年提升至15万吨/年,重点布局欧洲市场(与大众汽车合作建立合资工厂),目标2026年海外收入占比达到30%。
- 当升科技:2025年启动磷酸铁锂产能扩建项目(新增5万吨/年),同时推出智能装备海外版(针对欧美客户的定制化模切机),目标2026年智能装备收入占比提升至20%。
2. 长期:技术创新与产业链延伸
- 容百科技:聚焦高镍无钴材料(如NCM950)与固态锂电正极(硫化物体系),计划2027年实现固态材料量产,同时探索电池回收业务(与邦普循环合作),形成“材料-回收”闭环。
- 当升科技:依托矿冶科技集团的资源优势,布局锂矿开采(如四川锂矿项目),同时推进钠电正极材料(普鲁士蓝体系)研发,目标2026年钠电材料产能达到2万吨/年。
3. 竞争趋势
未来两者的竞争将集中在三大领域:
- 技术创新:高镍化(镍含量≥90%)、无钴化、固态化等前沿技术的迭代速度;
- 客户拓展:海外高端客户(如特斯拉、大众)的争夺,以及储能市场(如宁德时代、比亚迪的储能电池订单)的渗透;
- 成本控制:原材料资源整合(镍、锂矿)、产能规模化(降低单位成本)及产业链一体化(前驱体+成品)的能力。
七、结论
容百科技与当升科技的竞争格局呈现**“差异化优势+局部重叠”**的特征:
- 容百科技:核心优势在于高镍三元材料的技术壁垒与海外市场拓展能力,未来将依托高镍产能与欧洲客户资源,巩固高端动力电池领域的领先地位;
- 当升科技:核心优势在于全系列材料覆盖与智能装备的协同效应,未来通过磷酸铁锂产能扩张与钠电材料研发,有望在储能与消费类锂电领域实现突破。
从行业趋势看,两者的竞争将推动正极材料技术升级与市场集中度提升,未来3-5年,谁能在高镍无钴、固态锂电等前沿技术上取得突破,谁将占据行业话语权的制高点。
(注: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券商API[0]及公开信息整理,未涉及未披露的内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