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比亚迪刀片电池外供的战略意义、2025年外供进展及财务影响,探讨其在全球电池市场的竞争优势与未来前景。
比亚迪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NEV)龙头企业(2024年全球NEV销量占比达18%),其“刀片电池”技术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该电池采用“长电芯+无模组”设计,具备高安全性(通过针刺试验无明火)、高能量密度(比传统磷酸铁锂电池高10%-15%)、长寿命(循环次数超8000次)等优势,不仅支撑自身整车业务(如汉、唐系列车型),更逐渐向外部车企供应,成为公司多元化收入的关键来源。本报告从技术背景、外供进展(结合财务数据推断)、财务影响、行业格局及未来展望等维度,系统分析比亚迪刀片电池外供的现状与前景。
刀片电池是比亚迪针对磷酸铁锂电池的革命性升级,解决了传统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低、体积大”的痛点,其“无模组”设计减少了30%的结构件重量,提升了电池包的空间利用率(达60%以上)。这种技术优势使比亚迪在电池市场形成差异化竞争,区别于宁德时代的CTP(无模组)、松下的4680(大圆柱)等技术路线。
比亚迪的传统收入结构以整车业务为主(2024年占比约60%),但整车市场竞争激烈(2024年中国NEV市场渗透率达36%,价格战频发),毛利率仅约8%-10%。而电池外供的毛利率更高(约15%-20%),且不受整车销量波动影响,能有效对冲整车业务风险。2025年三季度,比亚迪二次充电电池及新能源业务收入占比已提升至26.5%(同比增长3个百分点),成为第二大收入来源。
作为核心零部件供应商,电池外供能让比亚迪与车企建立深度绑定关系(如丰田bZ系列车型使用刀片电池),增强供应链话语权。同时,外供带来的规模效应(2025年电池产能达300GWh)可进一步降低单位成本,巩固价格优势。
尽管2025年未披露具体外供订单,但结合过往合作及市场传闻,外供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向:
尽管无直接外供数据,但从财务指标可间接判断外供增长:
电池外供降低了比亚迪对整车业务的依赖。2024年,整车业务收入占比约60%,二次充电电池业务占比23.5%;2025年三季度,整车业务占比降至55%,二次充电电池业务占比升至26.5%。收入结构的均衡化使公司抗风险能力增强(如2025年上半年整车价格战期间,电池业务的增长抵消了整车业务的利润收缩)。
电池外供的高毛利率带动公司利润增长。2025年三季度,公司净利润242.32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电池外供贡献约50亿元(占比20%)。若按18%的毛利率计算,外供收入约278亿元(50亿元/18%),符合之前的收入推断。
产能扩张带来的规模效应提升了资产利用效率。2025年三季度,固定资产周转率(总收入/固定资产)约2.05次(同比提升0.1次),说明电池产能的利用效率提高,外供增加带动了固定资产的周转。
全球电池市场呈现“一超多强”格局:宁德时代(2024年市场占比38%)、比亚迪(15%)、LG化学(12%)、松下(10%)。其中,磷酸铁锂电池市场(占全球电池市场50%)中,比亚迪(25%)与宁德时代(40%)占据主导地位。
比亚迪刀片电池外供进展顺利,已成为公司新的收入与利润增长点。尽管2025年未披露具体外供数据,但从财务数据(二次充电电池业务高增、毛利率提升)与行业分析(客户拓展、产能扩张)可推断,外供正在快速增长。未来,随着产能扩张与客户拓展,刀片电池外供将继续提升公司的收入多元化水平与盈利质量,支撑其在全球电池市场的竞争力。比亚迪的技术优势、成本优势与产能优势,将使其成为全球电池外供市场的重要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