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容百科技高镍正极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及公司应对策略,涵盖原料成本、需求变化、竞争格局及财务表现,展望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与风险。
宁波容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88005.SH)是科创板首批上市公司,专注于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核心产品包括NCM523、NCM622、NCM811等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前驱体。作为国内首家实现NCM811大批量产的企业,公司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客户覆盖宁德时代、比亚迪、LG化学等国内外主流动力电池厂商,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关键材料供应商。
高镍正极材料(如NCM811、NCA)因具备高能量密度、长续航等优势,是当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核心材料之一,占公司总收入的70%以上(根据2024年年报数据)。其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客户关系及长期发展策略。
高镍正极材料的价格波动主要受原料成本、需求端变化及竞争格局三大因素驱动:
高镍正极材料的原料占比中,镍(Ni)约占60%、钴(Co)约占10%、锰(Mn)约占5%,其中镍价的波动对产品成本影响最大。2024-2025年,全球镍供应受印尼镍矿出口政策(如2024年印尼限制镍矿原矿出口)、俄罗斯镍供应中断(地缘政治因素)等影响,价格波动剧烈(如2024年LME镍价涨幅达25%,2025年上半年回落18%)。原料价格的大幅波动直接传导至高镍正极材料成本,导致产品价格跟随波动。
高镍正极材料的需求高度依赖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增长。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放缓(预计同比增长15%,较2024年的28%大幅下降),主要因补贴退坡、传统燃油车降价竞争及消费者需求疲软。需求端的收缩导致高镍正极材料市场供过于求,价格承压(如2025年三季度NCM811价格较2024年峰值下跌约30%)。
随着高镍正极技术的普及,国内企业(如当升科技、中伟股份)及海外企业(如LG化学、三星SDI)纷纷扩大产能,市场竞争加剧。2025年,全球高镍正极产能利用率降至65%(较2024年的80%下降15个百分点),产能过剩进一步压低产品价格。
高镍正极材料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公司的毛利率及净利润。根据2025年三季度财务数据(券商API数据[0]):
可见,原料成本上涨与产品价格下跌的“剪刀差”是导致公司盈利恶化的核心原因。
高镍正极材料价格波动对客户关系的影响具有两面性:
价格波动影响公司的产能扩张节奏。2025年,公司原计划新增的2万吨高镍正极产能(位于浙江余姚)因产品价格下跌延迟至2026年投产,主要因产能利用率不足(2025年三季度产能利用率为60%)。同时,公司调整产品结构,增加低镍产品(如NCM523)的产量(占比从2024年的15%提升至2025年的25%),以对冲高镍产品价格下跌的风险。
为应对高镍正极材料价格波动,公司采取了成本控制、技术升级及客户绑定三大策略: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5年三季度研发支出约3.27亿元,同比增长15%),重点开发高镍无钴材料(如NCMA)及固态电池用正极材料,提高产品的能量密度及循环寿命。技术升级不仅提升了产品附加值,还增强了对客户的吸引力(如2025年与比亚迪签订的NCMA材料供货协议)。
容百科技作为高镍正极材料的龙头企业,虽短期受价格波动影响盈利恶化,但长期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增长及技术壁垒,具备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公司通过成本控制、技术升级及客户绑定等策略,有望逐步缓解价格波动的影响,实现长期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