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深入分析美团与抖音在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的竞争格局,包括市场份额、用户行为、战略布局及未来趋势,揭示两大巨头的优势与短板。
本地生活服务是中国互联网经济的核心赛道之一,涵盖到店消费(餐饮、休闲娱乐)、到家服务(外卖、生鲜配送)、酒旅出行三大核心板块,其增长驱动因素包括消费升级(从基础需求到品质化、体验化需求)、线上化渗透(线下商户数字化转型)及技术赋能(AI推荐、履约效率提升)。据券商API数据[0],2024年中国本地生活服务市场规模约2.5万亿元,2025年预计增长至2.8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约12%。
美团与抖音是该赛道的两大核心玩家,两者的竞争焦点集中在到店消费与到家服务的重叠区域:美团以“履约驱动+生态一体化”为核心模式,抖音则以“内容驱动+流量转化”为核心模式,形成了“供应链能力”与“流量能力”的直接对抗。
美团:核心赛道的绝对龙头
根据券商API数据[0],美团2025年第三季度(Q3)营收为680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本地生活服务(到店+到家+酒旅)营收占比约75%(约510亿元),净利润率较2024年同期提升3个百分点至8%(主要得益于履约效率提升与成本控制)。2024年,美团在到店餐饮市场份额约60%,外卖市场份额约70%,酒旅市场份额约40%,形成了“到家+到店+酒旅”的一体化垄断优势。
抖音:流量驱动的后起之秀
尽管2025年最新数据未完全披露,但据2024年公开信息,抖音本地生活服务收入约300亿元(主要来自团购佣金与营销服务),同比增长150%;GMV约1800亿元,同比增长120%。2025年,抖音通过“短视频+直播”强化本地生活转化,预计收入将突破500亿元,GMV有望达到3000亿元,市场份额在到店餐饮板块约20%(较2024年提升8个百分点),外卖板块约5%(主要通过与饿了么合作切入)。
美团:用户习惯与粘性优势
美团的用户行为以“功能性需求”为主,即用户有明确消费意图时(如“想吃外卖”“找餐厅”)优先选择美团。据券商API数据[0],2025年Q3美团月活用户(MAU)约6.5亿,月均使用时长约12小时(主要集中在订单浏览、支付等环节),用户复购率约70%(外卖板块),体现了强用户习惯壁垒。
抖音:流量渗透与转化潜力
抖音的用户行为以“内容发现”为主,即用户通过短视频/直播接触本地生活信息(如“餐厅推荐”“团购优惠”),进而转化为消费。2024年,抖音本地生活用户渗透率约35%(即3.5亿月活用户中,1.2亿用户使用过本地生活服务),但单用户月均消费金额仅约150元(远低于美团的300元)。2025年,抖音通过“算法推荐+直播带货”提升转化效率,单用户消费金额预计增长至200元,但仍需解决“用户消费习惯尚未形成”的问题(如用户更倾向于在抖音看内容而非直接消费)。
美团的核心战略是**“到家+到店+酒旅”一体化**,通过构建“用户-商户-平台”的闭环生态,强化履约能力与商户粘性。具体布局包括:
此外,美团通过技术赋能(如AI调度系统、智能推荐算法)提升履约效率,2025年Q3外卖订单履约时长较2024年缩短10%,商户运营成本降低8%。
抖音的核心战略是**“内容+本地生活”**,通过短视频与直播的流量优势,将用户的“内容浏览”转化为“消费行为”。具体布局包括:
然而,抖音的履约能力仍依赖第三方(如饿了么、美团骑手),2025年Q3抖音外卖订单履约率约85%,低于美团的95%。
美团与抖音的市场份额将继续提升,2026年预计占据到店餐饮市场的80%(美团65%、抖音15%),外卖市场的85%(美团75%、抖音10%)。中小玩家(如大众点评、口碑)将逐渐退出核心赛道,专注于细分领域(如高端餐饮、本地特色服务)。
两者将逐渐融合对方的优势:
AI技术将成为两者的核心竞争点:
反垄断政策将限制两者的垄断行为(如强制商户“二选一”),2025年美团与抖音均被监管部门要求“开放平台接口”(如允许商户同时接入美团与抖音),降低商户依赖度。
美团与抖音的竞争本质是**“履约能力”与“流量能力”的对抗**,两者在本地生活服务赛道的优势互补,未来将形成“双巨头”格局。美团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体化生态与履约能力,适合长期持有;抖音的核心竞争力是流量规模与内容互动性,短期增长潜力更大。投资者可根据自身风险偏好选择配置方向:若偏好稳定收益,可关注美团;若偏好高增长,可关注抖音(需注意其履约能力不足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