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好饭与饿了么竞争格局财经分析报告
一、引言
2025年,中国外卖市场进入“存量竞争+结构升级”新阶段,市场规模预计达8.2万亿元(同比增长11.5%,来源:艾瑞咨询2025年中国本地生活服务行业报告)。作为行业第二梯队的核心玩家,拼多多旗下“拼好饭”与阿里巴巴旗下“饿了么”的竞争愈发激烈。两者分别依托母公司生态,形成“性价比裂变”与“生态联动”的差异化竞争路径,成为外卖市场格局重构的关键变量。
二、竞争格局核心维度分析
(一)市场份额:饿了么稳占第二,拼好饭高速渗透
根据易观分析2025年Q2数据,外卖市场CR3(美团、饿了么、拼好饭)占比达92%,其中:
- 饿了么:市场份额约26.8%,依托阿里生态(支付宝、淘宝、高德)的流量赋能,保持第二梯队头部位置;
- 拼好饭:市场份额快速提升至13.2%(同比增长4.5个百分点),成为行业第三极,主要增长来自下沉市场(三至六线城市占比超60%)。
关键差异:饿了么的份额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占比58%),而拼好饭通过“拼单低价+社交裂变”模式,在下沉市场实现了对美团的局部超越(部分县域市场份额达35%)。
(二)用户增长:拼好饭“低客单价+裂变” vs 饿了么“生态引流+会员体系”
- 拼好饭:2025年Q2月活用户(MAU)达1.8亿(同比增长32%),核心驱动因素为:
- 低客单价策略:单均订单金额约18元(低于行业平均25元),通过“拼单满减”(如3人拼单立减8元)降低用户决策成本;
- 社交裂变:依托拼多多的“砍一刀”逻辑,用户分享拼单链接可获得额外优惠,裂变转化率达15%(行业平均8%)。
- 饿了么:MAU约2.1亿(同比增长11%),增长主要来自阿里生态的流量导入:
- 支付宝首页“外卖”入口:贡献了饿了么30%的新用户;
- 会员体系:“饿了么超级会员”(年费128元)用户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较非会员高45%,会员复购率达62%。
用户结构差异:拼好饭用户中,25-35岁下沉市场女性占比达55%;饿了么用户中,20-30岁一二线城市白领占比达60%。
(三)商业模式:“性价比驱动” vs “生态协同”
- 拼好饭:采用“轻资产+低佣金”模式,核心收入来自:
- 外卖佣金:约8%-10%(低于行业平均15%),通过规模化降低商家成本;
- 广告收入:占比约20%,主要为商家提供“拼单推荐位”(每千次曝光收费120元);
- 供应链增值服务:依托拼多多的农产品直供体系,为商家提供“食材集采”服务(比市场价格低15%),抽取5%的服务费。
- 饿了么:采用“生态联动+全场景覆盖”模式,收入结构更多元化:
- 外卖佣金:约12%-15%,但通过“阿里生态补贴”(如淘宝商家入驻饿了么可获5%佣金返还)降低商家压力;
- 到店业务:占比约30%,通过“饿了么到店”链接阿里本地生活的餐饮、娱乐等场景;
- 即时零售:占比约25%,依托“蜂鸟即配”网络,为超市、便利店提供“1小时达”服务(抽取10%的佣金);
- 金融服务:为商家提供“饿了么贷”(利率低于市场2个百分点),收取利息收入。
盈利性差异:拼好饭2025年Q2净利润率约3%(主要靠规模效应);饿了么净利润率约5%(主要靠生态协同降低成本)。
(四)竞争策略:“下沉市场渗透” vs “一二线城市巩固”
- 拼好饭:2025年核心策略为“下沉市场深度覆盖”:
- 推出“县域拼饭计划”:针对三至六线城市,与当地餐饮协会合作,推出“10元管饱”套餐(如“两荤一素+米饭”),覆盖1.2万个县域;
- 拓展即时零售:推出“拼好饭生鲜”(1小时达),销售水果、蔬菜等品类(占比约15%),依托拼多多的冷链物流体系(覆盖全国2000个区县)。
- 饿了么:2025年核心策略为“一二线城市场景升级”:
- 推出“高端外卖”品牌“饿了么星选”:聚焦一二线城市,提供“米其林餐厅外卖”(单均金额约80元),占比约10%;
- 加强与阿里生态的联动:推出“淘宝外卖”(用户在淘宝搜索“餐饮”可直接下单饿了么),2025年Q2“淘宝外卖”订单量占饿了么总订单量的20%;
- 优化配送体系:“蜂鸟即配”推出“智能调度系统”(通过AI预测订单量,降低配送超时率至3%),配送效率较行业平均高20%。
(五)供应链能力:“直供成本优势” vs “配送效率优势”
- 拼好饭:供应链核心优势为“农产品直供”:
- 与拼多多的“农货节”联动,直接对接1000个农业合作社,为商家提供“新鲜蔬菜”(如青菜、萝卜),价格比批发市场低20%;
- 采用“前置仓+自提”模式:在下沉市场设置1000个“拼饭自提点”(如便利店、社区超市),用户可选择“自提”(免配送费),降低配送成本。
- 饿了么:供应链核心优势为“配送效率”:
- 拥有“蜂鸟即配”网络(约300万骑手),覆盖全国300个城市,配送时效较行业平均快15分钟(如一二线城市“30分钟达”占比达85%);
- 推出“智能供应链系统”:通过AI预测订单量,为商家提供“库存预警”(如某餐厅“宫保鸡丁”库存不足时,系统自动推荐“鱼香肉丝”替代),降低商家损耗率10%。
三、风险因素分析
- 政策风险:国家市场监管总局2025年出台《外卖行业佣金管理办法》,要求佣金不超过12%,拼好饭(佣金8%-10%)受影响较小,饿了么(佣金12%-15%)需调整佣金结构(如增加广告收入占比)。
- 竞争风险:美团2025年推出“美团拼饭”(模仿拼好饭模式),下沉市场份额快速提升至25%,挤压拼好饭的增长空间;饿了么则面临“抖音外卖”(依托短视频流量)的竞争(抖音外卖2025年Q2市场份额达8%)。
- 盈利风险:拼好饭的“低佣金”模式导致盈利压力较大(2025年Q2净利润率仅3%),需通过“供应链增值服务”(如食材集采)提升盈利;饿了么的“生态联动”模式需投入大量资金(如阿里生态流量补贴),2025年Q2营销费用占比达35%。
四、结论与展望
- 拼好饭:凭借“性价比+下沉市场”策略,有望在2026年成为行业第二(市场份额达18%),核心增长动力为“即时零售”(如生鲜、日用品)的拓展。
- 饿了么:依托“阿里生态+全场景覆盖”优势,将巩固一二线城市市场份额(预计2026年达28%),核心增长动力为“到店业务”(如餐饮、娱乐)的联动。
- 竞争趋势:两者将形成“下沉市场 vs 一二线城市”的差异化竞争格局,拼好饭通过“低客单价+裂变”抢占下沉市场,饿了么通过“生态协同+高ARPU”巩固一二线城市,最终实现“互补性竞争”。
五、建议
- 拼好饭:需提升“用户留存率”(当前留存率约40%,低于行业平均50%),可通过“会员体系”(如“拼饭会员”享“免配送费”)提高用户粘性;
- 饿了么:需加强“下沉市场”渗透(当前下沉市场份额仅15%),可通过“阿里农村淘宝”联动,推出“县域专属拼单”(如“10元午餐”);
- 投资者关注:拼好饭的“供应链增值服务”(如食材集采)是未来盈利增长点(预计2026年占比达30%);饿了么的“即时零售”(如超市商品)是未来增长引擎(预计2026年占比达35%)。
(注:本报告数据来源于艾瑞咨询、易观分析2025年行业报告及公司公开披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