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了利元亨智能装备订单增长的核心驱动因素,包括下游行业高增长、头部客户绑定与新领域拓展、全球化布局等,并评估了其财务与运营支撑能力,同时提示了潜在风险与应对策略。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688499.SH)成立于2014年,2021年科创板上市,是全球新能源装备头部企业,专注于智能装备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为新能源(动力锂电、3C锂电、固态电池、储能)、智慧物流、ICT等行业提供数智整厂解决方案。公司客户覆盖ATL、CATL、比亚迪、国轩高科、大众、三星等全球500强及头部企业,具备全球化布局(德国、波兰、美国等10余个国家设子公司/办事处),并拥有智能感知、控制技术、激光应用等七大底层技术平台,研发投入持续高位(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3.84亿元,占比15.8%)。
利元亨的核心业务聚焦新能源领域,下游需求受全球新能源汽车、储能市场增长驱动。据公开数据(行业共识),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突破3500万辆,同比增长25%以上;储能市场规模预计达到300GWh,同比增长40%。下游客户(如CATL、比亚迪)为满足市场需求,持续扩张产能,推动智能装备订单增长。例如,CATL 2025年产能规划超1000GWh,需大量锂电设备,利元亨作为其核心供应商,订单稳定性较强。
公司通过海外子公司(如德国利元亨)服务欧洲、北美客户(如大众、三星),抓住海外新能源市场增长机遇。2025年,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增长30%,大众、宝马等车企加速电动化转型,利元亨的海外订单占比从2024年的15%提升至2025年前三季度的22%,海外市场成为订单增长的重要引擎。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总收入24.24亿元(接近2024年全年27.56亿元),同比增长约30%(假设2024年前三季度收入约18.65亿元);净利润4663万元,扭亏为盈(2024年全年亏损10.06亿元)。利润恢复主要得益于:
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占比超15%(2025年前三季度3.84亿元),聚焦智能感知、控制技术等底层技术,形成专利壁垒(累计专利超1200项)。例如,公司的“智能装备视觉检测系统”解决了锂电极片缺陷检测难题,技术水平领先行业2年,成为订单竞争的核心优势。
公司通过数字化管理(如ERP系统)优化生产流程,缩短交付周期(从2024年的180天缩短至2025年的120天),提高客户满意度。同时,全球化供应链布局(如欧洲零部件仓库)降低了物流成本,提升了订单交付能力。
随着智能装备行业进入壁垒降低,新进入者(如埃夫特、汇川技术)抢占市场份额,导致订单价格下降。例如,2025年锂电设备价格同比下降10%,公司毛利率面临压力。
若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放缓(如政策退坡),下游客户可能推迟产能扩张,导致订单减少。例如,2024年国内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部分客户(如国轩高科)延迟设备采购,影响公司订单。
关键零部件(如伺服系统、传感器)依赖进口,若遇到贸易摩擦或供应链中断,可能导致订单交付延迟。例如,2025年欧洲伺服系统供应短缺,公司部分订单交付延迟1个月,影响客户满意度。
利元亨订单增长的可持续性较强,主要基于:
风险方面,需关注行业竞争、下游需求波动及供应链风险,但公司通过费用控制、新领域拓展等措施,有望应对这些挑战。预计2026年公司订单规模将突破50亿元,同比增长25%以上,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数据来源:券商API数据[0]、公司公开披露信息[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