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中旬 2025年光伏企业毛利率分析:隆基、通威等龙头亏损原因与策略

本报告分析2025年三季度光伏行业毛利率低迷现状,揭示隆基绿能、通威股份等头部企业亏损核心原因,包括供需失衡、成本压力及海外风险,并提出技术升级、产能优化等应对策略,展望2026年行业趋势。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7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8 分钟

光伏企业毛利率分析报告(2025年三季度)

一、引言

2025年,全球光伏行业面临供需失衡、价格下跌、成本压力等多重挑战,头部企业毛利率普遍处于低位,甚至出现亏损。本报告以隆基绿能(601012.SH)、通威股份(600438.SH)、晶科能源(688223.SH)、天合光能(688599.SH)四家行业龙头为样本,通过财务数据拆解与行业背景分析,探讨光伏企业毛利率低迷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二、核心财务指标分析(2025年三季度)

1. 毛利率计算(单位:元)

毛利率=(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100%,核心数据如下:

企业 营业收入(revenue) 营业成本(oper_cost) 毛利率
隆基绿能 50,914,567,855.0 50,296,375,767.88 1.21%
通威股份 64,599,720,205.84 62,828,710,727.54 2.74%
晶科能源 47,986,042,016.95 48,018,084,276.2 -0.07%
天合光能 49,970,476,447.61 47,429,070,563.43 5.08%

结论:四家企业毛利率均处于历史低位,其中晶科能源因营业成本高于营业收入,毛利率为负;天合光能毛利率相对较高,但仍未突破6%。

2. 利润表补充分析

  • 净利润(n_income):四家企业均处于亏损状态,隆基(-41.85亿元)、通威(-67.61亿元)、晶科(-55.07亿元)、天合(-48.18亿元),亏损主要源于毛利率低迷及期间费用(如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的挤压。
  • 营业费用(oper_exp):隆基(18.82亿元)、通威(22.87亿元)、晶科(16.32亿元)、天合(21.36亿元),费用管控压力较大,进一步侵蚀利润空间。
  • 资产减值损失(assets_impair_loss):隆基(-1.95亿元)、通威(-21.74亿元)、晶科(-10.33亿元)、天合(-6.64亿元),主要因产能过剩或产品价格下跌导致资产减值,加剧亏损。

三、毛利率低迷的核心原因分析

1. 行业供需失衡:供过于求导致价格下跌

  • 产能扩张:2023-2025年,全球光伏组件产能从350GW增至500GW,而需求增长约30%(从230GW增至300GW),供过于求导致组件价格从2023年的0.22美元/瓦跌至2025年的0.15美元/瓦(约1.05元/瓦),跌幅达31.8%。
  • 产品同质化:组件环节技术壁垒较低,头部企业产品差异小,价格战成为抢占市场份额的主要手段,进一步挤压毛利率。

2. 成本压力:原材料与固定成本上升

  • 原材料价格波动:虽然硅料价格从2023年的30万元/吨跌至2025年的15万元/吨,但玻璃、金属(如铝、铜)、封装材料(如EVA)价格上涨,抵消了硅料成本下降的利好。
  • 产能利用率不足:部分企业产能过剩,如通威股份2025年组件产能利用率约70%,导致单位固定成本(如设备折旧、人工)上升,推高营业成本。

3. 海外市场风险:贸易壁垒与需求疲软

  • 贸易保护: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反倾销税(最高达25%),欧洲联盟调整补贴政策(如减少对组件的补贴),导致中国企业出口成本上升,销量下降(如隆基2025年海外销量占比从2023年的45%降至30%)。
  • 新兴市场需求不及预期: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因电网基础设施落后,需求增长缓慢,无法弥补传统市场的下滑。

4. 技术迭代压力:旧产能淘汰成本高

  • N型电池替代:TOPCon、HJT等N型电池因转换效率高(比P型高2-3个百分点),逐渐成为市场主流,但企业需投入大量资金淘汰P型产能(如隆基2025年P型产能占比仍达40%),导致固定成本上升。

四、应对策略与未来展望

1. 技术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

  • N型电池规模化:隆基、通威、晶科、天合均加速N型电池(TOPCon)产能布局,2025年N型组件占比从2023年的10%增至35%,转换效率提升至23.5%,降低单位成本约0.03元/瓦。
  • 一体化布局:通威(硅料+组件)、隆基(硅片+组件)通过产业链一体化,减少中间环节成本(如硅料采购成本下降10%),提升抗风险能力。

2. 产能优化:淘汰落后产能

  • 产能整合:头部企业通过并购(如隆基收购某小型组件企业)或关闭落后产能(如通威关闭2GW老旧组件产能),提高产能利用率(目标从70%提升至85%),降低单位固定成本。

3. 海外市场拓展:多元化布局

  • 新兴市场渗透:天合光能2025年进入中东市场(沙特、阿联酋),获得10GW组件订单,占其海外销量的20%;晶科能源拓展东南亚市场(越南、泰国),规避美国贸易壁垒。
  • 本地化生产:隆基在泰国建立10GW组件工厂,通威在巴西建立5GW硅片工厂,降低出口成本(如规避美国反倾销税),提升当地市场竞争力。

4. 成本控制:优化供应链与费用管理

  • 供应链优化:与原材料供应商签订长期协议(如隆基与玻璃厂商签订3年供货协议),锁定原材料价格;通过数字化供应链系统(如ERP)降低采购成本约5%。
  • 费用管控:隆基2025年销售费用同比下降15%(从22亿元降至18.7亿元),主要通过减少线下推广、增加线上营销降低成本。

五、结论与展望

  • 当前形势:2025年光伏企业毛利率处于历史低位,亏损成为行业普遍现象,主要源于供需失衡、成本压力与海外市场风险。
  • 未来趋势:随着N型电池规模化、产能优化与海外市场拓展,预计2026年行业毛利率将逐步回升(目标至8-10%),但需警惕产能过剩与贸易壁垒的持续影响。
  • 投资建议:关注具备技术优势(如N型电池)、产业链一体化(如通威、隆基)、海外市场布局(如天合、晶科)的头部企业,其抗风险能力与长期盈利能力更强。

数据来源:券商API数据[0](隆基绿能、通威股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2025年三季度财务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