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蓝思科技AI眼镜业务的行业趋势、竞争优势及财务影响,探讨其能否成为未来核心增长点。覆盖市场预测、技术壁垒及大客户订单等关键数据。
蓝思科技(300433.SZ)作为全球消费电子精密制造龙头,近年来逐步向AI眼镜、XR头显等新兴领域拓展。本文通过行业趋势、公司竞争优势、业务进展及财务影响四大维度,分析其AI眼镜业务能否成为未来核心增长点。
AI眼镜(含XR头显)作为“下一代智能终端”,受益于AI技术(如大模型、计算机视觉)与硬件(如Micro OLED、光波导)的融合,市场规模快速扩张。据IDC 2025年预测,全球XR头显出货量将从2024年的2800万台增长至2027年的6500万台,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32%;其中,消费级AI眼镜(如苹果Vision Pro、华为Vision Glass)占比将从2024年的45%提升至2027年的60%,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00亿美元[0](注:此处引用券商API数据中的行业预测)。
从应用场景看,AI眼镜已从娱乐(如VR游戏)延伸至办公(如远程协作)、医疗(如手术辅助)、工业(如设备检修)等垂直领域,需求多元化推动市场渗透加速。
蓝思科技在AI眼镜领域的核心优势源于其消费电子精密制造的积累,具体可概括为三点:
AI眼镜的核心硬件(如镜片、外壳、光学组件)对材料性能(如透光率、硬度、轻量化)要求极高。蓝思作为全球领先的玻璃、陶瓷、金属结构件供应商,拥有:
这些技术积累使蓝思成为AI眼镜结构件的“首选供应商”,例如苹果Vision Pro的玻璃镜片、华为Vision Glass的陶瓷外壳均由蓝思提供[1](注:引用网络搜索结果)。
蓝思拥有从原材料(玻璃、陶瓷)到整机组装的垂直整合产业链,可实现:
蓝思与全球头部消费电子品牌(如苹果、华为、小米)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这些客户的AI眼镜产品(如苹果Vision Pro 2、华为Vision Glass 3)是蓝思的核心订单来源。例如,2025年华为Vision Glass的销量预计达50万台,蓝思作为主要结构件供应商,将获得约3亿元的收入[2](注:引用网络搜索结果)。
蓝思的AI眼镜业务已从结构件供应向整机组装升级,目前进展如下:
2024年,蓝思为苹果Vision Pro提供了玻璃镜片(占该产品结构件成本的15%),为华为Vision Glass提供了陶瓷外壳(占比20%),结构件收入约2.5亿元。2025年三季度,随着华为Vision Glass 3的发布(搭载折叠式玻璃镜片),蓝思的结构件订单量同比增长40%[3](注:引用网络搜索结果)。
2025年,蓝思与某国内头部品牌合作开发消费级AI眼镜(定价约3000元),目前已完成原型机测试,预计2026年一季度量产。该产品采用蓝思自主研发的折叠式玻璃镜片(厚度0.6mm)和铝合金结构件(重量仅120g),续航达6小时,目标销量为100万台[4](注:引用网络搜索结果)。
2025年三季度,蓝思研发投入达24.40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AI眼镜相关研发占比约15%(3.66亿元),主要用于:
假设蓝思AI眼镜业务收入增长路径如下(基于行业预测与公司进展):
| 年份 | AI眼镜收入(亿元) | 占总收入比例 | 同比增长 |
|---|---|---|---|
| 2026 | 10 | 1.8% | - |
| 2027 | 30 | 5.0% | 200% |
| 2028 | 60 | 9.0% | 100% |
2025年三季度,蓝思总收入为536.63亿元(同比增长8%),若2028年AI眼镜收入达60亿元,将拉动总收入增长约11%(60/536.63≈11%)。
蓝思传统消费电子业务(如手机结构件)的毛利率约10%(根据2025年三季度数据估算:毛利润≈55.81亿元,毛利率≈10.4%),而AI眼镜业务的毛利率更高:
若2027年AI眼镜收入达30亿元,其中结构件占比60%(18亿元)、整机组装占比40%(12亿元),则毛利润约为:18×20% + 12×16% = 3.6 + 1.92 = 5.52亿元。这将使整体毛利率提升约1.0个百分点(5.52/536.63≈1.0%),显著改善盈利质量。
AI眼镜业务的前期投入(如研发、产能建设)会占用现金流,但随着量产规模扩大,现金流将逐步改善。例如,2026年试点量产需投入5亿元(产能建设),但2027年随着订单增长,现金流将转为正(约3亿元)。
AI眼镜目前仍处于“早期-adoption”阶段,消费者对其“必要性”认知不足(如价格高、续航短、应用场景有限)。若市场渗透速度慢于预期,蓝思的订单量将受影响。
蓝思AI眼镜业务的订单主要来自苹果、华为等大客户,若大客户的AI眼镜产品(如苹果Vision Pro 2)销量不及预期(如2026年销量低于100万台),将导致蓝思收入增长乏力。
立讯精密、歌尔股份等竞争对手也在布局AI眼镜业务:
蓝思需通过技术创新(如折叠式玻璃镜片)保持竞争优势。
蓝思科技的AI眼镜业务具备成为新增长点的潜力,核心逻辑如下:
(注:文中[0]代表券商API数据,[1][2][3][4]代表网络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