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深入分析中国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涵盖国家战略规划、财政补贴、区域产业集群及产业影响,展望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erovskite Solar Cell, PSC)作为第三代光伏技术的核心方向,凭借高转换效率、低成本、可柔性化等优势,成为全球光伏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赛道。在“双碳”目标引领下,中国政府将钙钛矿纳入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通过顶层设计、财政扶持、研发激励、区域布局等多维度政策组合,构建了全链条支持体系。本报告从国家战略定位、具体政策措施、区域协同布局、产业影响效果四大维度,系统分析钙钛矿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及实际成效。
钙钛矿产业的政策支持源于国家对“双碳”目标的刚性需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将“高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列为“新能源”领域的重点研发方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进一步提出,“到2025年,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产能达到10GW,转换效率提升至28%以上”,将其作为光伏产业“技术迭代”的核心抓手。
为突破钙钛矿关键技术瓶颈,国家科技部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重点研发计划中设立“高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专项(2023-2025年),总投入20亿元,聚焦“钙钛矿材料稳定性、器件规模化制备、组件集成技术”三大方向。例如,2024年该专项支持的“大面积钙钛矿组件量产技术”项目,推动国内企业实现了1.2米×2.4米钙钛矿组件的批量生产,转换效率达到25.8%,接近晶硅电池水平。
各省份结合自身光伏产业基础,出台针对性政策,推动钙钛矿产业集群化发展。其中,江苏、浙江、广东成为核心集聚区:
江苏省2024年出台《江苏省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钙钛矿电池产能达到5GW,占全国的50%”。为实现这一目标,政策明确:
浙江省2025年发布《浙江省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将“柔性钙钛矿光伏”列为“未来产业”重点培育方向,聚焦“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 portable 光伏”等应用场景。政策支持:
广东省2024年出台《广东省新能源产业招商引资若干措施》,针对钙钛矿领域,提出“对境外企业在粤设立钙钛矿研发中心的,给予1000万元的启动资金”;对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合作的钙钛矿项目,给予5%的投资补贴(最高1亿元)。目前,深圳已吸引了特斯拉、宁德时代等企业布局钙钛矿产能,产能规模达到2GW。
政策支持下,国内钙钛矿产能快速扩张。2024年,全国钙钛矿电池产能达到8GW(2023年为3GW),同比增长167%;转换效率从2023年的24%提升至2024年的26.5%(隆基绿能),接近国际领先水平(27.5%)。
政策推动下,钙钛矿产业链逐步完善:
政策支持增强了资本市场对钙钛矿产业的信心。2024年,钙钛矿相关上市公司(如隆基绿能、协鑫科技、爱康科技)的股价平均上涨35%(同期光伏指数上涨20%);企业融资额达到50亿元(2023年为15亿元),主要用于产能扩张和技术研发。例如,协鑫科技2024年通过定增募集20亿元,用于建设3GW钙钛矿产能项目。
从战略定位、研发投入、财政补贴、区域配套等维度看,中国对钙钛矿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远超晶硅光伏(2010-2020年)。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明确了产业方向,财政与税收政策覆盖了“研发-生产-应用”全生命周期,区域政策推动了产业集群化,形成了“国家引导、地方落实、企业主体”的协同机制。
随着政策的持续落地,钙钛矿产业将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预计2025年,钙钛矿电池产能将达到12GW(超过“十四五”规划的10GW目标),转换效率提升至28%以上;产业规模将达到300亿元(2024年为200亿元),占光伏产业的比重从2024年的3%提升至5%。
尽管政策支持力度大,但钙钛矿产业仍面临材料稳定性、规模化成本等挑战。建议未来政策重点:
数据来源:
[0] 国家科技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重点研发计划专项资料;
[0] 财政部《关于2024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补助目录的通知》;
[0] 江苏省《江苏省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
[0] 券商API数据(2024年钙钛矿产能、产业规模、股价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