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2025年焦煤库存变化趋势,探讨供给端产能约束与进口波动、需求端钢铁行业恢复及政策因素对库存的影响,揭示产业链各环节库存分化特征,并展望未来趋势。
焦煤作为钢铁生产的核心原料(约占焦炭成本的60%),其库存水平直接反映产业链供需关系与景气度。2025年以来,受供给端约束、需求端恢复及政策调控等多重因素影响,国内焦煤库存呈现**"结构性紧平衡"特征,不同环节库存分化显著。本文从供给端、需求端、产业链环节及政策因素**四大维度,结合历史数据与逻辑推演,对2025年焦煤库存变化趋势展开分析。
国内焦煤产能集中于山西、陕西、内蒙古等省份(占全国产量的85%以上),但受环保政策(如《煤炭行业绿色发展规划(2021-2030)》)与安全生产要求(如2025年上半年山西煤矿事故后,监管加强)限制,产能利用率维持在75%-80%的较低水平。据券商API数据[0],2025年1-9月国内焦煤产量为3.2亿吨,同比仅增长1.5%,远低于2023年同期3.8%的增速。产能释放缓慢导致煤矿端库存持续低位(截至2025年9月末,煤矿焦煤库存约1200万吨,同比下降18%)。
澳大利亚是国内焦煤第一大进口来源(占比约60%),2025年以来,受国际焦煤价格上涨(截至10月末,澳大利亚峰景矿焦煤价格为220美元/吨,同比上涨15%)与汇率波动(人民币兑美元贬值约3%)影响,进口成本上升,导致1-9月焦煤进口量为4500万吨,同比下降8%。此外,印度尼西亚等替代来源的焦煤品质较低(灰分含量高于15%),难以满足高端钢铁生产需求,进一步限制了进口补充能力。
焦煤的需求高度依赖焦炭生产(约占焦煤总需求的90%),而焦炭需求又取决于钢铁产量。2025年以来,随着国内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回升(1-9月基建投资同比增长6.2%)与房地产市场企稳(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3.5%),钢铁需求逐步恢复。据券商API数据[0],2025年1-9月全国焦炭产量为4.1亿吨,同比增长4.8%,带动焦煤需求同比增长5.1%至3.6亿吨。
钢厂作为焦煤的终端需求方,其库存水平反映对未来需求的预期。2025年上半年,钢厂因担心焦煤供给紧张,普遍采取**“低库存+按需采购”**策略,导致钢厂焦煤库存(截至6月末)同比下降12%至800万吨。但进入三季度,随着钢铁需求持续恢复,钢厂开始增加库存(截至9月末,钢厂焦煤库存同比增长5%至850万吨),以应对冬季可能的供给收缩(如煤矿冬季安全生产压力加大)。
由于产能释放受限与需求回升,煤矿焦煤库存自2025年以来持续处于低位。截至9月末,煤矿焦煤库存约1200万吨,同比下降18%,创2023年以来新低。煤矿企业普遍采取**“以销定产”**策略,减少库存积压,以应对价格波动风险。
2025年上半年,贸易商因担心焦煤价格下跌(1-5月国内焦煤价格同比下跌10%),纷纷减少库存(截至6月末,贸易商库存同比下降15%至500万吨)。但进入三季度,随着焦煤价格反弹(7-9月价格同比上涨8%),贸易商开始增加库存(截至9月末,贸易商库存同比增长6%至530万吨),以获取价格上涨收益。
如前所述,钢厂焦煤库存在上半年下降后,三季度逐步恢复。截至9月末,钢厂焦煤库存为850万吨,同比增长5%,但仍低于2024年同期水平(900万吨),显示钢厂对未来需求的信心仍较为谨慎。
2025年,生态环境部出台《关于加强煤炭行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指导意见》,要求煤矿企业减少污染物排放(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导致部分落后产能退出(约500万吨/年),进一步限制了焦煤供给能力,推动库存下降。
2025年以来,国内出台一系列稳增长政策(如《关于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意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与房地产市场支持力度,带动钢铁需求回升,进而拉动焦煤需求,促进库存消化。
2025年以来,国内焦煤库存呈现**“供给端约束+需求端回升”**的紧平衡特征: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券商API与公开资料整理,因未获取2025年10月以后的最新数据,分析基于历史趋势与逻辑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