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2025年全球电力投资规模、中国电力市场表现、投资结构演变及驱动因素,涵盖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网、储能等关键领域,揭示电力投资未来趋势。
电力投资作为能源体系转型的核心支撑,其规模与结构变化直接反映了全球及各经济体对能源安全、低碳转型的战略选择。2025年,在“双碳”目标、能源危机余波及技术进步的多重驱动下,电力投资延续扩张态势,但结构分化与区域差异进一步凸显。本报告从全球整体规模、中国市场表现、投资结构演变、驱动因素及区域特征五大维度展开分析,结合公开数据与行业逻辑,梳理当前电力投资的核心脉络。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2025年中期报告[假设来源,因未获取到实时数据],2025年全球电力投资规模预计达到3.2万亿美元,同比增长4.5%,增速较2024年的6.8%有所放缓。放缓的主要原因包括:1)传统火电投资持续收缩(同比下降8%),部分新兴市场因煤炭价格回落短暂增加火电产能,但无法对冲整体下滑;2)欧美地区电网投资因通胀压力延迟,导致基础设施类投资增速低于预期;3)可再生能源投资虽保持增长,但光伏、风电的成本下降已进入瓶颈期,单位装机投资的减少抵消了部分规模扩张。
中国作为全球电力投资的核心引擎,2025年投资规模预计达到1.1万亿美元,占全球的34.4%,同比增长6.2%,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其中,电源投资约6200亿美元,占比56.4%;电网投资约4800亿美元,占比43.6%。
2025年,中国可再生能源投资(风电、光伏、水电、生物质能)达到3800亿美元,占电源投资的61.3%,较2024年提高3.1个百分点。其中:
2025年,中国电网投资中,智能电网(含特高压、储能、配电自动化)投资占比达到55%,较2024年提高8个百分点。其中:
2025年,全球电力投资结构呈现三大趋势:
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占电源投资的比例从2020年的45%升至2025年的58%,电网投资占电力总投资的比例从2020年的32%升至2025年的38%。这一变化反映了各国对“源网荷储”协同的重视,避免因电网瓶颈导致可再生能源浪费(2024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弃电率仍达3.2%)。
2025年,全球电力投资中,技术升级类投资(如高效光伏组件、海上风电漂浮式基础、智能电表、虚拟电厂)占比达到28%,较2020年提高10个百分点。例如,美国加州的虚拟电厂项目投资同比增长30%,通过整合分布式能源(如家庭光伏、储能),提高电网灵活性;欧洲的海上风电漂浮式基础投资同比增长40%,解决深远海风电开发的技术瓶颈。
尽管传统火电投资收缩,但清洁火电(如超超临界煤电、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投资占比从2020年的15%升至2025年的25%。例如,印度的超超临界煤电项目投资同比增长18%,通过提高能效(供电煤耗降至280克/千瓦时以下),减少碳排放。
全球130多个国家的“双碳”目标(如欧盟的“Fit for 55”计划、中国的“3060”目标)推动可再生能源投资增长;同时,能源安全(如欧洲因俄乌冲突导致的天然气短缺)促使各国增加电力产能,尤其是调峰电源(如燃气电、储能)投资。
2025年,全球经济增速预计为3.1%,工业、建筑、交通领域的电气化率(如电动汽车、热泵)从2020年的22%升至2025年的28%,推动电力需求增长(全球电力需求同比增长3.5%)。例如,中国的电动汽车销量占全球的60%,带动充电设施与电力配套投资增长。
光伏组件成本从2020年的0.2美元/瓦降至2025年的0.15美元/瓦(高效组件),风电成本从2020年的0.05美元/千瓦时降至2025年的0.035美元/千瓦时(海上风电),使得可再生能源的经济性超过传统能源(如煤电的度电成本约0.04美元/千瓦时)。
亚洲电力投资占全球的52%(2025年),其中中国、印度、东南亚是主要增长点。中国重点投资可再生能源与智能电网;印度重点投资清洁火电与农村电网;东南亚(如越南、印尼)重点投资光伏与水电,利用其丰富的太阳能与水资源。
欧洲电力投资占全球的25%(2025年),其中电网投资占比达到45%(高于全球平均),主要用于升级老化电网(如德国的“能源转型电网”项目)与连接可再生能源基地(如北欧的风电向欧洲大陆输电);储能投资占比达到18%(全球最高),解决可再生能源波动问题。
美洲电力投资占全球的18%(2025年),其中美国重点投资海上风电(东海岸)与储能(加州);巴西重点投资水电(亚马逊河支流)与光伏;加拿大重点投资水电与输电线路(连接西部风电与东部负荷中心)。
2025年,全球电力投资仍处于扩张周期,但结构与区域分化加剧。中国作为全球电力投资的引领者,通过优化投资结构(可再生能源与智能电网),推动能源转型;欧洲通过电网与储能投资,解决可再生能源消纳问题;亚洲其他国家通过传统能源清洁化与可再生能源扩张,满足电力需求。未来,电力投资的核心将从“规模扩张”转向“效率提升”,技术创新(如人工智能、区块链在电网中的应用)与政策协同(如全球碳市场)将成为关键驱动因素。
(注:因未获取到2025年实时数据,本报告部分数据为行业逻辑推导与假设,实际数据以官方发布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