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中旬 军工订单能见度分析:驱动因素与企业表现

本报告分析全球军工行业订单能见度,涵盖国防预算、地缘政治等驱动因素,以及洛克希德·马丁、中航工业等企业的订单表现,揭示行业未来趋势与风险。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7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5 分钟

军工行业订单能见度分析报告

一、引言

军工订单能见度(Order Visibility)是衡量军工企业未来业绩确定性的核心指标,反映企业在手未完成订单(Backlog)规模、订单执行周期及未来1-3年可预期的订单获取能力。对于高度依赖政府采购的军工行业而言,订单能见度直接关联企业营收稳定性与估值水平。本文从驱动因素、企业表现、行业特征、风险挑战四大维度,结合最新数据对全球军工行业订单能见度展开分析。

二、军工订单能见度的核心驱动因素

1. 国防预算增长是底层支撑

全球国防预算的持续扩张是军工订单的主要来源。根据券商API数据[0],2024年全球国防开支总额达2.2万亿美元,同比增长6.8%,创冷战后新高。其中,美国(8860亿美元,+4.1%)、中国(2300亿美元,+7.2%)、欧洲(3500亿美元,+11.5%)是主要增长引擎。国防预算中,装备采购与研发(R&D)支出占比持续提升(全球平均占比约38%),直接转化为军工企业的订单需求。例如,美国2025财年国防预算中,装备采购费达1700亿美元,同比增长5.9%,其中航空航天、导弹防御系统的采购额占比超40%,直接拉动洛克希德·马丁、雷神等企业的订单增长。

2. 地缘政治紧张加剧订单紧迫性

俄乌冲突、中美战略竞争等地缘政治事件推动各国加速军备现代化。根据网络搜索结果[1],2023-2024年,欧洲国家军工订单量同比增长15%,其中波兰(+32%)、德国(+21%)因俄乌冲突大幅增加坦克、防空系统采购;亚太地区,日本2024年国防预算同比增长12%,重点采购F-35战机、远程巡航导弹,带动波音、洛克希德·马丁的亚太订单量增长8%。地缘政治风险的“常态化”使各国从“按需采购”转向“储备性采购”,延长了军工订单的周期。

三、主要军工企业订单能见度表现

1. 美国军工企业:在手订单创历史新高

美国是全球军工订单的核心市场,头部企业的在手订单规模反映行业最高能见度。根据券商API数据[0]:

  • 洛克希德·马丁(Lockheed Martin):2024年末在手订单达1.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7.5%,其中F-35战机(3000架订单,未交付1200架)、导弹防御系统(THAAD、爱国者-3)占比超60%;订单执行周期约5-8年,意味着未来5年营收的70%已由在手订单覆盖。
  • 雷神技术(Raytheon Technologies):2024年末在手订单达7800亿美元,同比增长9.2%,其中导弹系统(“标准-6”、“毒刺”)、航空发动机(PW1000G系列)是主要贡献项;订单转化率(当年确认营收/在手订单)约18%,较2023年提升2个百分点,说明订单执行效率改善。

2. 中国军工企业:订单集中度与稳定性提升

中国军工企业以国企为主,订单主要来自国内国防采购。根据券商API数据[0]:

  • 中航工业集团:2024年末在手订单达45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1%,其中歼-20战机、运-20运输机、C919商用飞机(军改民)占比超50%;订单能见度达3-5年,其中军机订单占比约65%,稳定性显著高于民品。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2024年末在手订单达32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7%,主要来自卫星导航(北斗系统)、运载火箭(长征系列)及深空探测项目;订单执行周期长(部分项目达10年),但受政策支持,违约风险极低。

3. 欧洲军工企业:订单增速最快但集中度低

欧洲军工企业受俄乌冲突推动,订单增速显著,但市场集中度低于美中。根据网络搜索结果[2]:

  • 空客防务与空间(Airbus Defence):2024年订单量同比增长18%,主要来自欧洲国家的A400M运输机、“台风”战机采购;但在手订单规模(约350亿欧元)仅为洛克希德·马丁的1/5,反映欧洲市场的碎片化。
  • 莱茵金属(Rheinmetall):2024年订单量同比增长25%,主要来自坦克(豹2A7)、装甲车采购,但其订单集中度(前五大客户占比约40%)低于美国企业(约60%),导致订单能见度波动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