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全球军工行业订单能见度,涵盖国防预算、地缘政治等驱动因素,以及洛克希德·马丁、中航工业等企业的订单表现,揭示行业未来趋势与风险。
军工订单能见度(Order Visibility)是衡量军工企业未来业绩确定性的核心指标,反映企业在手未完成订单(Backlog)规模、订单执行周期及未来1-3年可预期的订单获取能力。对于高度依赖政府采购的军工行业而言,订单能见度直接关联企业营收稳定性与估值水平。本文从驱动因素、企业表现、行业特征、风险挑战四大维度,结合最新数据对全球军工行业订单能见度展开分析。
全球国防预算的持续扩张是军工订单的主要来源。根据券商API数据[0],2024年全球国防开支总额达2.2万亿美元,同比增长6.8%,创冷战后新高。其中,美国(8860亿美元,+4.1%)、中国(2300亿美元,+7.2%)、欧洲(3500亿美元,+11.5%)是主要增长引擎。国防预算中,装备采购与研发(R&D)支出占比持续提升(全球平均占比约38%),直接转化为军工企业的订单需求。例如,美国2025财年国防预算中,装备采购费达1700亿美元,同比增长5.9%,其中航空航天、导弹防御系统的采购额占比超40%,直接拉动洛克希德·马丁、雷神等企业的订单增长。
俄乌冲突、中美战略竞争等地缘政治事件推动各国加速军备现代化。根据网络搜索结果[1],2023-2024年,欧洲国家军工订单量同比增长15%,其中波兰(+32%)、德国(+21%)因俄乌冲突大幅增加坦克、防空系统采购;亚太地区,日本2024年国防预算同比增长12%,重点采购F-35战机、远程巡航导弹,带动波音、洛克希德·马丁的亚太订单量增长8%。地缘政治风险的“常态化”使各国从“按需采购”转向“储备性采购”,延长了军工订单的周期。
美国是全球军工订单的核心市场,头部企业的在手订单规模反映行业最高能见度。根据券商API数据[0]:
中国军工企业以国企为主,订单主要来自国内国防采购。根据券商API数据[0]:
欧洲军工企业受俄乌冲突推动,订单增速显著,但市场集中度低于美中。根据网络搜索结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