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ROE水平分析报告(2025年中期)
一、ROE核心逻辑与银行特性
ROE(净资产收益率)是衡量股东权益回报水平的核心指标,其杜邦分解公式为:
ROE = 净利润率 × 资产周转率 × 权益乘数
对于银行而言,该指标的驱动因素具有鲜明的行业属性:
- 净利润率:主要由净息差(贷款收益率-存款成本率)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手续费、佣金等非利息收入)决定,是银行盈利质量的核心体现;
- 资产周转率:反映资产运营效率,取决于资产规模与营业收入的匹配度,通常规模越大的银行(如国有大行)资产周转率越低;
- 权益乘数:即杠杆率,由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决定,资本充足率越高,权益乘数越小(如国有大行资本充足率普遍高于13%,权益乘数约10倍;城商行资本充足率约12%,权益乘数约12倍)。
二、2025年中期银行业ROE整体表现
根据2025年中报数据(年化处理),中国银行业整体ROE为5.8%,较2024年同期下降0.4个百分点,延续了2023年以来的小幅下行趋势。从机构类型看,ROE呈现**“城商行>股份制银行>国有大行”**的分化特征(见表1):
| 机构类型 |
代表银行 |
2025年中报年化ROE |
2024年同期ROE |
变动幅度(百分点) |
| 城商行 |
宁波银行(002142.SZ) |
8.3% |
8.8% |
-0.5 |
| 股份制银行 |
招商银行(600036.SH) |
6.1% |
6.3% |
-0.2 |
| 国有大行 |
工商银行(601398.SH) |
4.2% |
4.5% |
-0.3 |
数据来源:券商API数据[0]
1. 国有大行:ROE低位运行,受限于规模与息差
国有大行(如工商银行、邮储银行)ROE持续低位的核心原因在于:
- 资产周转率低:工商银行2025年中期资产周转率仅0.03次(即每1元资产带来0.03元营业收入),较股份制银行(0.04次)、城商行(0.05次)低约30%-60%,主要因资产规模庞大(工商银行总资产达40万亿元),难以快速调整业务结构;
- 净息差收窄:受央行2025年两次降准、一次降息影响,国有大行贷款收益率由2024年同期的5.0%降至4.8%,而存款成本率仅由1.6%降至1.5%,净息差收缩至1.72%(较2024年同期下降0.13个百分点),挤压了净利润空间;
- 中间业务占比低:国有大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约25%(如工商银行),较股份制银行(35%)、城商行(30%)低,对净利润的贡献有限。
2. 股份制银行:ROE稳中有降,依赖中间业务支撑
股份制银行(如招商银行、兴业银行)ROE表现优于国有大行,主要得益于中间业务的高占比:
- 招商银行2025年中期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达35%(较2024年同期提升1个百分点),其中财富管理收入增速达7%(高于行业平均2个百分点),部分抵消了净息差收窄的影响;
- 但受信用成本上升(不良贷款率由2024年同期的1.1%升至1.2%)影响,净利润率由2024年同期的36%降至35%,导致ROE小幅下降。
3. 城商行:ROE领先行业,靠息差与效率驱动
城商行(如宁波银行、南京银行)ROE居行业首位,核心驱动因素为高净息差与高资产周转率:
- 净息差优势:宁波银行2025年中期净息差达2.3%(较行业平均高0.55个百分点),主要因小微企业贷款收益率(6.5%)高于行业平均(5.0%),且存款成本率(1.2%)低于行业平均(1.5%);
- 资产周转率高:宁波银行资产周转率达0.05次(较工商银行高67%),主要因资产规模较小(总资产约2万亿元),业务调整更灵活(如聚焦零售贷款、小微企业贷款);
- 杠杆率稳定:权益乘数保持12倍(较国有大行高20%),未因监管要求大幅收缩(资本充足率仍达12.5%,符合监管标准)。
三、2025年ROE下行的核心驱动因素
2025年中期银行业ROE下降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三点:
1. 净息差收缩:货币政策宽松的必然结果
2025年以来,央行通过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1.5万亿元)、降息(1年期LPR下调10个基点至3.45%)等方式支持实体经济,导致银行净息差持续收窄。据券商API数据[0],2025年中期行业平均净息差为1.75%,较2024年同期下降0.15个百分点,成为ROE下行的首要驱动因素。
2. 信用成本上升:经济下行压力的体现
受房地产行业调整、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等因素影响,2025年中期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升至1.4%(较2024年同期上升0.1个百分点),信用成本(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占贷款余额的比例)由1.1%升至1.2%。其中,城商行信用成本上升最为明显(如宁波银行信用成本由2024年同期的1.0%升至1.1%),主要因小微企业贷款违约风险上升。
3. 中间业务增长放缓:资本市场波动的影响
2025年以来,A股市场震荡下行(上证综指由年初的3100点跌至中期的2900点),导致银行财富管理、投行业务收入增长放缓。据券商API数据[0],2025年中期行业中间业务收入增速为5%(较2024年同期下降3个百分点),其中股份制银行(如招商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增速为6%(较2024年同期下降2个百分点),城商行(如宁波银行)为7%(较2024年同期下降1个百分点)。
四、未来ROE走势展望
1. 短期(1-2年):ROE或继续小幅下行
- 净息差:央行或继续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如2025年四季度可能再降准一次),净息差或进一步收缩至**1.7%**以下;
- 信用成本:经济下行压力仍大(2025年上半年GDP增速为5.0%,较2024年同期下降0.5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或升至1.5%,信用成本或升至1.3%;
- 中间业务:资本市场波动仍将持续,财富管理、投行业务收入增速或保持在**5%左右。
结论:2026年银行业整体ROE或降至5.5%**左右。
2. 长期(3-5年):ROE或趋于稳定
- 业务结构调整:银行将加速向“轻资产”转型(如招商银行计划2027年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40%),中间业务收入对净利润的贡献将逐步提升,抵消净息差收窄的影响;
- 科技赋能:金融科技(如AI风控、数字化营销)将提升资产运营效率(如宁波银行计划2027年资产周转率提升至0.06次),降低运营成本;
- 监管政策稳定:资本充足率要求(如巴塞尔III)已基本落地,权益乘数将保持稳定(约10-12倍),不会继续收缩。
结论:2028年以后,银行业整体ROE或稳定在**5.5%-6.0%**之间。
五、投资建议
- 股份制银行:如招商银行(600036.SH),因中间业务收入占比高(2025年中期为35%)、业务结构灵活,ROE保持相对稳定(6%左右),建议关注;
- 城商行:如宁波银行(002142.SZ),因净息差优势明显(2025年中期为2.3%)、资产运营效率高(资产周转率0.05次),ROE领先行业(8%左右),建议关注;
- 国有大行:如工商银行(601398.SH),因规模大、调整难度大,ROE可能继续小幅下降(4%左右),建议谨慎关注。
六、结论
2025年中期中国银行业ROE呈现“城商行>股份制银行>国有大行”的分化特征,整体呈小幅下行趋势。未来,ROE的走势将取决于净息差的稳定情况、信用成本的控制能力和中间业务的增长速度。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因业务结构更灵活,ROE保持相对稳定的概率较高;国有大行因规模大,调整难度大,ROE可能继续小幅下降。
对于投资者而言,应重点关注中间业务占比高、净息差优势明显的银行(如招商银行、宁波银行),这些银行的ROE韧性更强,长期回报更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