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淘天2025年远场电商与近场服务的融合战略,涵盖业务协同、技术支撑及数据表现,探讨其本地生活服务增长潜力与挑战。
随着消费升级与本地生活服务需求的爆发,传统远场电商(跨区域、长周期配送)与近场服务(本地、即时、场景化)的融合已成为电商平台的核心战略方向。淘天作为阿里巴巴集团旗下核心电商平台(原淘宝天猫融合后的主体),依托阿里生态的本地生活服务矩阵(饿了么、高德、飞猪等),近年来加速推进“远场+近场”的双轮驱动模式,旨在通过场景融合、流量协同与技术赋能,构建“全场景、全时段、全需求”的消费生态。本文从战略布局、业务协同、技术支撑、数据表现及挑战展望五大维度,系统分析淘天融合进展。
淘天的融合战略始于2023年阿里集团“本地生活服务”战略升级,将饿了么、高德、飞猪等本地业务与淘天电商平台深度绑定,明确“以电商为基础,以本地生活为延伸”的核心定位。2024年,淘天成立“本地服务事业部”,专门负责整合平台内本地商家资源与外部本地服务场景,推动“远场商品”与“近场服务”的场景联动(如生鲜电商与饿了么即时配送、家居建材与本地安装服务的组合)。
从组织架构看,淘天与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ALSD)实现了高层交叉任职(如淘天CEO兼任ALSD董事),并打通了底层数据与技术系统,为融合奠定了组织基础。战略目标方面,淘天计划在2025-2027年将本地生活服务GMV占比从2024年的8%提升至15%,成为平台增长的第二曲线。
淘天通过“本地服务专区”(如淘宝APP首页“本地生活”入口),引导平台内商家接入近场服务能力。例如:
淘天通过“场景推荐算法”(基于用户地理位置、消费习惯),实现远场商品与近场服务的精准联动。例如:
淘天的融合进展依赖于阿里生态的技术体系,核心支撑包括:
淘天通过“统一用户ID体系”,整合了淘宝(远场消费)、饿了么(近场外卖)、高德(地理位置)的用户数据,构建了“全场景用户画像”(如“住在北京朝阳区、喜欢健身、每周购买3次生鲜”的用户,会被推荐“附近健身卡+健身补剂”的组合)。2024年,淘天用户的“本地服务需求识别准确率”提升至78%(较2023年提高15个百分点)。
淘天与饿了么共享“蜂鸟即配”物流网络,通过“动态路由算法”优化远场商品与近场服务的配送效率。例如,当用户同时购买“远场服装”(需快递配送)与“近场奶茶”(需即时配送)时,系统会优先调度饿了么骑手完成奶茶配送,再由快递员配送服装,实现“即时需求优先满足”(2024年此类组合订单的用户满意度达92%)。
淘天基于“深度学习模型”(如Transformer架构),实现“商品-服务”的场景化推荐。例如,用户在周末浏览“户外帐篷”(远场商品)时,系统会推荐“附近露营地预订”(飞猪服务)与“露营食材套餐”(淘宝生鲜+饿了么配送)的组合,提升用户的“一站式消费”体验(2024年此类组合订单的客单价较单一商品订单高35%)。
据阿里集团2024年财报,淘天平台本地生活服务GMV达3200亿元(同比增长31%),占平台总GMV的8%(2023年为5%)。其中,即时配送订单量同比增长40%(主要来自生鲜、餐饮类),本地服务商家数量同比增长25%(达120万家)。
2024年,淘天活跃用户中,使用过近场服务的用户占比达35%(2023年为22%),其中年轻用户(19-35岁)占比达60%(主要因即时配送与场景化需求匹配)。从城市层级看,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近场服务渗透率达50%,新一线城市(如杭州、成都)达40%,下沉市场(三至五线城市)也实现了25%的渗透率(同比增长10个百分点)。
据淘天2024年商家调研,接入近场服务的商家中,70%表示“订单量提升”(平均提升20%),65%表示“用户复购率提高”(平均提高15%)。例如,某生鲜商家通过“淘宝+饿了么”模式,实现了“线上商品销售+即时配送”的组合,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50%,其中即时配送订单占比达30%。
淘天的“远场+近场”融合进展已从“战略布局”进入“业务落地”阶段,通过场景联动、流量互导与技术赋能,实现了交易规模与用户渗透的快速增长。尽管面临竞争与成本压力,但依托阿里生态的资源优势(如本地生活服务矩阵、技术能力),淘天有望在未来3-5年成为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重要玩家,推动平台从“商品交易”向“生活服务平台”的转型。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阿里集团2024年财报、淘天商家调研及公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