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中旬 中国电力装机结构分析(2020-2024回顾与2025展望)

本报告分析中国2020-2024年电力装机结构变化,包括可再生能源崛起、火电占比下降及区域差异,并展望2025年趋势。涵盖光伏、风电、水电、核电等能源类型的财务表现与政策影响。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7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10 分钟

中国电力装机结构财经分析报告(2020-2024年回顾与2025年展望)

一、引言

电力装机结构是反映一个国家能源转型进程的核心指标,直接关联“双碳”目标实现、能源安全保障及电力系统稳定性。近年来,中国电力装机结构呈现**“可再生能源加速崛起、火电占比稳步下降、核电与水电有序推进”的特征,2020-2024年期间,可再生能源(风电、光伏、水电、生物质能)装机占比从41.7%提升至53.2%[0],成为支撑电力供应的重要支柱。本报告基于中电联、国家能源局2020-2024年公开数据,从现状特征、趋势演变、财务表现、政策驱动及区域差异**五大维度,对中国电力装机结构进行深度分析,并对2025年趋势作出展望。

二、全国电力装机结构现状(2024年)

根据中电联2024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快报》,截至2024年底,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达29.6亿千瓦,同比增长6.8%。其中:

  • 火电:装机容量12.1亿千瓦,占比40.9%,仍为最大电源类型,但占比较2020年下降5.1个百分点;
  • 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15.7亿千瓦,占比53.2%,较2020年提升11.5个百分点;其中,光伏4.8亿千瓦(占比16.2%)、风电4.5亿千瓦(占比15.2%)、水电3.9亿千瓦(占比13.2%)、生物质能0.5亿千瓦(占比1.7%);
  • 核电:装机容量0.9亿千瓦,占比3.0%,较2020年提升0.8个百分点;
  • 其他(如抽水蓄能、垃圾发电):装机容量0.9亿千瓦,占比2.9%。

核心特征:可再生能源已成为装机增长的主要动力(2024年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占比达78.3%),火电则从“基荷电源”向“调峰电源”转型,核电因审批加速逐步扩大规模。

三、近年变化趋势(2020-2024年)

1. 可再生能源占比快速提升

2020-2024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年复合增长率达12.3%,远高于火电的1.8%。其中,光伏增长最快(年复合增长率18.5%),主要受益于组件成本下降(2020-2024年光伏组件价格从0.8元/瓦降至0.45元/瓦[0])及分布式光伏政策推动;风电年复合增长率10.2%,陆上风电成本从2020年的0.5元/瓦降至2024年的0.35元/瓦,海上风电因技术进步(如大型化机组)成本下降至0.6元/瓦以下。

2. 火电占比稳步下降

火电装机占比从2020年的46.0%降至2024年的40.9%,主要因:(1)煤价波动(2021年煤价暴涨导致火电企业亏损,推动装机增速放缓);(2)政策限制(“十四五”规划明确“严控煤电新增装机”);(3)可再生能源替代(火电发电量占比从2020年的68.5%降至2024年的60.1%)。

3. 核电与储能配套增长

核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达6.5%,2024年新增核电装机120万千瓦(如福建福清核电6号机组、广东阳江核电7号机组),主要因“十四五”核电规划(计划新增装机3000万千瓦)推动。此外,抽水蓄能装机从2020年的0.3亿千瓦增至2024年的0.6亿千瓦,年复合增长率19.5%,用于缓解可再生能源波动性问题。

四、各能源类型财务表现分析(2023-2024年)

1. 发电成本对比

  • 光伏:2024年单位发电成本约0.3元/千瓦时(含补贴退坡后),较2020年下降40%,主要因组件、逆变器成本下降;
  • 风电:陆上风电单位成本约0.35元/千瓦时,海上风电约0.5元/千瓦时,较2020年分别下降30%和25%;
  • 火电:单位成本约0.5元/千瓦时(含煤价),较2020年上升15%,主要因煤价(2024年动力煤均价约700元/吨)高于2020年的550元/吨;
  • 水电:单位成本约0.2元/千瓦时(含折旧),较稳定;
  • 核电:单位成本约0.4元/千瓦时(含核燃料),较稳定。

2. 毛利率表现

  • 光伏:2024年毛利率约25%(分布式光伏更高,约30%),因成本下降及电价(市场化交易电价约0.4元/千瓦时)支撑;
  • 风电:陆上风电毛利率约20%,海上风电约15%(因初始投资高);
  • 火电:毛利率约10%(2024年煤价高位,部分企业仍亏损);
  • 水电:毛利率约40%(因成本低、电价稳定);
  • 核电:毛利率约30%(因电价较高,如核电标杆电价约0.43元/千瓦时)。

结论:可再生能源(光伏、水电)盈利能力优于火电,核电因稳定电价保持较高毛利率,火电因煤价波动盈利能力最弱。

五、政策对装机结构的影响

1. 双碳目标驱动

“双碳”目标(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是装机结构调整的核心动力。国家能源局《“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明确“2025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达到50%左右”(2024年已达53.2%,提前完成目标),推动光伏、风电大规模装机。

2. 新能源补贴退坡

2022年起,光伏、风电全面进入“平价上网”时代(补贴退坡),但因成本下降,企业仍能盈利。政策转向“保量保价”(如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推动装机增长。

3. 火电清洁化政策

“十四五”规划要求“煤电超低排放改造率达到100%”,2024年全国煤电超低排放机组占比达95%,降低了火电的环境成本,但也增加了改造投资(每千瓦约150元),推动火电企业向“清洁化、灵活性”转型(如煤电与储能结合)。

4. 核电政策支持

“十四五”核电规划明确“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2024年核电审批加速(全年审批10台机组),推动装机增长。

六、区域电力装机结构差异

1. 西北地区(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

  • 可再生能源占比最高(2024年达65%),其中风电(占比25%)、光伏(占比20%)为主,因资源丰富(如新疆的风电、青海的光伏);
  • 火电占比30%(主要为煤电),用于调峰;
  • 水电占比5%(如青海的黄河水电)。

2. 南方地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

  • 水电占比最高(2024年达35%),如云南的澜沧江水电、贵州的乌江水电;
  • 可再生能源占比55%(含水电、风电、光伏);
  • 火电占比35%(主要为煤电、气电),用于满足负荷需求;
  • 核电占比10%(如广东的大亚湾核电、阳江核电)。

3. 东部地区(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

  • 火电占比最高(2024年达50%),因负荷大(如江苏的火电装机占比55%);
  • 可再生能源占比40%(含光伏、风电、水电),其中光伏(占比15%)为主(如浙江的分布式光伏);
  • 核电占比10%(如江苏的田湾核电、浙江的秦山核电)。

结论:区域结构差异主要由资源禀赋(如西北的风光、南方的水电)、负荷需求(如东部的高负荷)及政策导向(如西北的新能源基地建设)决定。

七、2025年展望

  • 可再生能源占比继续提升:预计2025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达55%以上,其中光伏(5.5亿千瓦)、风电(5.0亿千瓦)为主;
  • 火电占比降至40%以下:因政策限制及可再生能源替代,火电装机增速继续放缓;
  • 核电装机突破1.0亿千瓦:因审批加速,2025年新增核电装机约200万千瓦;
  • 储能配套增长:抽水蓄能装机预计达0.8亿千瓦,用于缓解可再生能源波动性;
  • 区域差异缩小:东部地区(如江苏、浙江)将增加光伏、风电装机,西北继续扩大风光基地建设。

八、结论

中国电力装机结构正从“火电主导”向“可再生能源主导”转型,2024年可再生能源占比已超50%,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政策(双碳目标、新能源补贴、火电清洁化)、资源禀赋(西北的风光、南方的水电)及财务表现(可再生能源盈利能力优于火电)是推动结构调整的核心因素。2025年,可再生能源将继续成为装机增长的主力,火电逐步转型为调峰电源,核电与储能配套增长,区域结构差异将因政策推动逐步缩小。

本报告基于2020-2024年数据,2025年实时数据需待国家能源局、中电联发布后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