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深入分析证券资管业务的市场规模、监管政策、主动管理转型及未来趋势,涵盖集合资管、定向资管、专项资管等产品类型,提供量化资管、ESG投资等创新方向的专业解读。
证券资管业务是证券公司的核心业务板块之一,指证券公司接受客户委托,依照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运用专业投资能力对客户资产进行规范化管理,以实现资产增值或特定目标的金融服务。其核心价值在于连接资金端与资产端:一方面满足客户多元化的资产配置需求(如保值、增值、风险分散),另一方面通过专业管理提高社会资金的配置效率。
根据监管规则,证券资管业务主要分为三类:
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AMAC)2024年末数据,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约12.3万亿元,较2023年增长8.5%,实现连续两年恢复性增长。其中,主动管理规模(不含通道业务)占比约65%,较2023年提升5个百分点,反映行业从“通道依赖”向“专业能力驱动”转型的成效。
从产品结构看,固收类产品仍是核心(占比约55%),但权益类、“固收+”产品增速显著(2024年权益类产品规模增长18%,“固收+”增长15%),主要因客户对“风险可控下的收益提升”需求增加。
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头部券商占据主导地位。2024年末,中信证券资管、华泰资管、国泰君安资管、招商资管等前10大券商资管规模合计占比约45%,其中中信证券资管规模突破1.2万亿元,稳居行业第一。头部券商的优势在于强大的投研能力、丰富的产品线及客户资源,中小券商则需通过差异化策略(如量化资管、ESG产品)抢占细分市场。
证券资管业务的监管框架以**“防风险、促转型”**为核心,主要依据《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资管新规》(2018年)及后续配套规则。2025年监管动向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过去,券商资管业务以通道业务(如银证合作)为主,利润薄且风险高。2018年资管新规出台后,通道业务规模逐年萎缩(2024年通道业务占比降至20%以下),倒逼行业向主动管理转型。驱动因素包括:
2024年,券商主动管理规模占比提升至65%,部分头部券商(如中信资管、华泰资管)主动管理占比超过70%。产品创新方面,量化资管(如高频交易、AI选股)、ESG资管(如绿色债券、可持续发展主题基金)、跨境资管(如QDII权益产品)成为热点:
证券资管业务的风险主要包括:
券商主要通过以下方式防控风险:
随着通道业务的消失,主动管理能力(如选股能力、择时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将成为券商资管的核心壁垒。头部券商因投研资源丰富,将占据更多市场份额,中小券商则需通过“专业化、差异化”策略(如专注量化资管、ESG资管)生存。
未来,量化资管(AI+大数据)、ESG资管(绿色金融)、跨境资管(海外市场配置)将成为产品创新的主要方向。例如,量化资管产品将更注重“因子挖掘”与“策略优化”,ESG资管产品将更强调“环境、社会、治理”的综合评估。
AI、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将深度融入资管业务: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开放(如沪深股通、债券通),券商资管将加速国际化布局:
证券资管业务是证券公司的核心业务之一,其发展趋势与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监管政策的调整密切相关。未来,随着主动管理转型的深化、产品创新的加速与科技赋能的深化,证券资管业务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成为证券公司利润的重要来源。对于投资者而言,选择“主动管理能力强、风险控制严格”的券商资管产品,将是实现资产增值的重要途径。
(注: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2024年公开数据及券商公开披露的2024年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