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利食品电商销售占比仅为4%,远低于行业平均15%。本文分析其传统渠道依赖、电商策略滞后及产品特性限制等核心原因,并提出加大电商投入、优化线上线下融合等建议。
达利食品(3799.HK)是中国休闲食品与饮料行业的龙头企业,成立于1989年,2015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公司以“达利园”(饼干、糕点)、“可比克”(薯片)、“乐虎”(功能饮料)等核心品牌为支撑,产品覆盖全国31个省份及海外市场。业务布局以传统线下渠道为核心,依赖超过1000家经销商及KA卖场(如沃尔玛、家乐福)实现产品渗透,线下收入占比长期超过90%;电商渠道作为补充,起步于2018年,目前主要通过天猫、京东等第三方平台销售现有产品。
根据公司2023年年报及公开披露数据,达利食品2023年总营收约250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电商渠道收入约10亿元,电商销售占比仅为4%;2024年上半年,公司总营收约130亿元,电商收入约5.5亿元,占比微升至4.2%,仍处于极低水平。
对比休闲食品行业整体,根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2023年《休闲食品行业发展报告》,行业总营收约1.5万亿元,电商渠道收入约2250亿元,行业平均电商占比达15%。达利食品的电商占比仅为行业平均的1/4,远低于主要竞争对手:
达利食品的成长源于线下渠道的深度渗透。截至2023年底,公司经销商网络覆盖全国2000多个县,线下门店数量超过50万家,形成了“经销商-终端-消费者”的成熟链路。这种模式带来了稳定的现金流和市场份额,但也导致公司对电商渠道的投入动力不足——线下渠道的边际成本更低,而电商渠道需要重新构建供应链、营销及物流体系,短期回报不明显。
达利食品的电商布局起步晚且缺乏创新。2018年成立电商事业部后,主要通过第三方平台销售现有产品(如达利园饼干、可比克薯片),未针对线上消费者的需求(如小包装、定制化、社交属性)开发专属产品。例如,三只松鼠推出的“每日坚果”小包装产品,精准匹配了线上消费者的“便捷、健康”需求,而达利食品的线上产品与线下差异较小,难以吸引年轻消费者(Z世代、新中产)——这一群体是线上购物的核心群体,占休闲食品线上消费的60%以上。
达利食品的主要产品为饼干、薯片、饮料等,这些产品的单价低(如一包饼干5元)、重量大(如一瓶饮料500ml),物流成本较高(约占售价的15%-20%),不利于线上销售。相比之下,三只松鼠的“每日坚果”(单价20元/包,重量100g)、良品铺子的“零食大礼包”(单价50元/份,重量300g)等产品,单价高、重量轻,物流成本占比低(约5%-10%),更适合线上销售。
达利食品的电商销售占比(约4%)显著低于休闲食品行业平均(15%)及主要竞争对手,属于明显过低的水平。低占比的核心原因包括传统渠道依赖、电商策略滞后及产品特性限制。这种状况不仅影响了公司的增长潜力,也削弱了其在年轻消费者中的竞争力。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达利食品需要加大电商渠道投入,优化线上线下融合,提升物流效率,针对线上消费者的需求开发专属产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电商销售占比,实现可持续增长。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公司年报、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报告及公开网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