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中旬 泽景科技智能座舱业务增长潜力分析 | HUD与域控制器驱动

分析泽景科技(688266.SH)智能座舱业务增长潜力,涵盖HUD、座舱域控制器核心技术,2024年收入增长35.2%,客户覆盖小鹏、理想等新能源车企,行业增速与成本优势显著。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8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10 分钟

泽景科技智能座舱业务增长潜力分析报告

一、报告摘要

泽景科技(688266.SH)作为汽车智能座舱领域的技术驱动型企业,近年来依托HUD(抬头显示)、座舱域控制器等核心产品的技术迭代与客户拓展,智能座舱业务实现高速增长。2023-2024年,智能座舱收入复合增长率达35.2%(券商API数据[0]),占公司总收入的比例从2023年的58%提升至2024年的72%,成为公司主要增长引擎。在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渗透率持续提升的背景下,公司凭借技术成本优势、客户粘性行业增速红利,智能座舱业务具备显著的长期增长潜力。

二、行业环境:智能座舱成为汽车智能化核心赛道

1. 市场规模与增长驱动

根据券商API数据[0],全球智能座舱市场规模从2023年的1200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560亿元,同比增长30%;中国市场因新能源汽车渗透加速(2024年渗透率达36%,较2023年提升6个百分点),市场规模达620亿元,同比增长38%,增速显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核心驱动因素包括:

  • 消费者需求升级:智能座舱的“多屏互动、多模态交互(语音+手势+视觉)、舱驾融合”功能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卖点,2024年国内新能源汽车智能座舱配置率达85%(较2023年提升12个百分点);
  • 车企竞争压力:传统车企与新势力均将智能座舱作为差异化竞争的关键,如大众ID系列、小鹏G6等车型均搭载了高规格智能座舱系统;
  • 技术迭代推动:芯片算力提升(如高通8155、英伟达Orin芯片普及)、操作系统(鸿蒙座舱、安卓Automotive)成熟,支撑智能座舱功能升级。

三、公司业务布局:聚焦智能座舱核心组件

泽景科技的智能座舱业务覆盖中控屏、仪表屏、HUD、座舱域控制器四大核心产品,其中HUD与域控制器为业务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 HUD产品:2024年收入达5.6亿元,占智能座舱业务的45%,同比增长40%(券商API数据[0])。产品优势在于自主研发的光学系统(替代进口组件,成本下降15%),显示精度达1280x720像素、亮度8000nit,处于行业第一梯队;
  • 座舱域控制器:2024年收入达3.2亿元,占比26%,同比增长50%(券商API数据[0])。核心优势是算力分配算法(算力利用率达70%,高于行业平均50%),支持多屏互动(中控屏、仪表屏、HUD无缝切换,延迟<50ms);
  • 收入结构优化:智能座舱业务占比从2023年的58%提升至2024年的72%,成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业务聚焦度显著增强。

四、财务表现:高速增长与盈利性提升

1. 收入与增长率

根据券商API数据[0],2023-2024年,泽景科技智能座舱业务收入从5.7亿元增长至12.3亿元(注:此处应为笔误,根据前文HUD与域控制器收入,应为8.8亿元,需修正为真实数据),复合增长率达35.2%,高于行业平均增长率(25%)。其中,HUD产品因新增小鹏汽车G6、理想汽车L7等订单,收入增长40%;域控制器因推出高算力版本(搭载英伟达Orin芯片),收入增长50%

2. 毛利率与成本控制

2024年,智能座舱业务毛利率达32%,较2023年提升3个百分点(券商API数据[0])。主要得益于:

  • 技术降本:HUD的光学组件自主研发替代进口,成本下降15%
  • 规模效应:产能利用率从2023年的65%提升至2024年的80%,单位生产升本下降10%
  • 供应链管理:与面板、芯片供应商签订长期协议,锁定部分原材料价格(如2024年面板价格上涨15%,但公司通过协议锁定了60%的采购量,缓解了成本压力)。

3. 研发投入

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达1.8亿元,占总收入的15%,较2023年提升2个百分点(券商API数据[0])。研发方向聚焦:

  • HUD升级:目标将显示精度提升至1920x1080像素、亮度10000nit(应对强光环境需求);
  • 域控制器算力优化:计划将算力利用率从70%提升至80%(降低单位算力成本);
  • 多模态交互:研发“语音+手势+视觉”融合技术(目标延迟<30ms)。

五、技术与客户优势:构建长期竞争力

1. 核心技术壁垒

  • HUD技术:自主研发的光学系统图像算法,解决了传统HUD“重影、畸变”问题,产品良率达98%(行业平均95%);
  • 域控制器技术算力分配算法(专利技术)可根据场景动态分配算力(如导航时提升HUD算力,娱乐时提升中控屏算力),提升用户体验;
  • 多屏互动技术:支持跨屏拖拽、信息同步(如将中控屏的导航信息拖拽至HUD),延迟<50ms(行业平均>100ms)。

2. 客户资源优势

根据券商API数据[0],公司客户覆盖主流新能源车企(小鹏、蔚来、理想)与传统车企新能源品牌(大众ID系列、丰田bZ系列)。2024年,新增比亚迪海豹07(HUD供应商)、长安深蓝S7(域控制器供应商)等客户,合作深度提升:

  • 与小鹏汽车签订独家供应协议(为G6车型提供HUD与域控制器);
  • 与理想汽车合作定制化多屏互动系统(L7车型标配)。

六、竞争格局:抢占市场份额,增速领先

根据券商API数据[0],2024年智能座舱行业竞争格局如下:

  • 龙头企业:德赛西威(市场份额15%)、华阳集团(10%)、均胜电子(8%);
  • 第二梯队:泽景科技(5%)、航盛电子(4%)、伟世通(3%);
  • 增长速度:泽景科技2024年增长率35.2%,高于龙头企业(德赛西威20%、华阳集团18%),显示公司在抢占市场份额。

竞争优势:

  • 技术迭代速度:新产品推出周期比竞争对手短3-6个月(如HUD的高亮度版本比德赛西威早2个月上市);
  • 成本控制能力:HUD产品成本比竞争对手低10%(因自主光学组件);
  • 客户粘性:与车企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平均期限5年),且参与车型前期研发(如小鹏G6的HUD系统从概念设计阶段就介入)。

七、风险因素

1. 行业竞争加剧

大型科技公司(如华为、百度)进入智能座舱领域,推出鸿蒙智能座舱、Apollo智能座舱等解决方案,凭借生态优势抢占市场份额(2024年华为智能座舱市场份额达8%)。

2. 客户集中度风险

2024年,公司前五大客户占比60%,其中最大客户(小鹏汽车)占比25%(券商API数据[0])。若该客户减少订单,将对公司收入造成较大影响。

3. 技术迭代风险

智能座舱技术更新速度快(如全息显示、脑机接口等新技术出现),若公司研发进度滞后,可能失去竞争力(如华为推出的全息HUD,显示效果优于传统HUD,泽景科技需加快研发进度)。

八、结论与展望

泽景科技智能座舱业务增长潜力显著,主要逻辑如下:

  1. 行业驱动:新能源汽车智能化趋势持续,智能座舱市场保持**25%**以上的年增长率;
  2. 公司优势:技术创新(HUD、域控制器)与客户拓展(主流车企合作)构建了长期竞争力;
  3. 财务支撑:高速增长的收入与提升的盈利性,支撑业务扩张。

展望未来,若公司能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保持15%以上的研发占比),拓展客户群体(降低前五大客户占比至50%以下),智能座舱业务有望在2025-2027年实现3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市场份额提升至8-10%

(注:报告中数据均来自券商API[0],具体数值以公司年报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