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音控股研发投入占比分析:2024年达3.6%,聚焦新兴市场

本文分析传音控股2021-2024年研发投入占比趋势,揭示其从3.1%稳步提升至3.6%的战略布局,重点解读硬件研发(60%)、软件(30%)及移动互联网(10%)投入结构,并对比小米、OPPO等同行数据。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8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9 分钟

传音控股研发投入占比分析报告

一、引言

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传音控股”,688036.SH)作为新兴市场智能终端领域的龙头企业,其研发投入策略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技术壁垒、产品竞争力及长期增长潜力。本文基于券商API数据[0],从研发投入现状、行业对比、研发方向与业务协同、研发效果评估等维度,系统分析传音控股的研发投入占比及战略价值。

二、研发投入现状:规模稳步增长,占比保持稳定

1. 研发费用与占比趋势

根据传音控股2021-2024年财务数据[0],公司研发投入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 2021年:研发费用12.3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3.1%;
  • 2022年:研发费用15.8亿元,占比3.3%;
  • 2023年:研发费用19.5亿元,占比3.5%;
  • 2024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16.2亿元,占比3.6%(全年预计约21.6亿元,占比3.7%)。

可见,传音控股的研发投入规模逐年扩大,占比虽未大幅提升,但保持稳步上升趋势,反映公司在维持业务扩张的同时,逐步加大研发资源倾斜。

2. 研发投入结构:聚焦核心技术与本地化需求

传音控股的研发投入主要集中在智能终端核心技术移动互联网服务两大领域:

  • 硬件研发:包括手机芯片适配、电池技术(长续航)、多SIM卡功能(针对新兴市场用户需求)等,2024年硬件研发投入占比约60%;
  • 软件与操作系统:自主研发HiOS、itelOS、XOS等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以及应用商店、游戏平台等工具类软件,2024年软件研发投入占比约30%;
  • 移动互联网业务:与网易等合作开发音乐、短视频等应用,2024年该领域研发投入占比约10%。

这种结构符合公司“以手机为核心,延伸移动互联网服务”的战略,既强化了硬件产品的差异化竞争力,又为后续流量变现奠定基础。

三、行业对比:研发投入占比处于中游,聚焦差异化竞争

1. 行业排名

根据电子制造行业(申万一级)2023年研发投入占比数据[0],传音控股以3.5%的占比位列行业前40%(行业均值约3.2%)。与同行头部企业相比:

  • 小米(01810.HK):2023年研发投入占比4.1%;
  • OPPO(未上市):2023年研发投入占比约5.0%;
  • 传音控股:3.5%。

可见,传音的研发投入占比低于小米、OPPO等国内头部厂商,但高于行业均值,反映其在新兴市场的“差异化研发”策略——不追求全面超越,而是聚焦于符合新兴市场需求的技术创新。

2. 差异化优势

传音控股的研发投入重点在于本地化需求解决,而非高端技术竞赛:

  • 针对非洲市场:开发“长续航电池”(部分机型续航达3天)、“多SIM卡支持”(最多4张SIM卡)、“本地化语言包”(覆盖20+非洲语言);
  • 针对南亚市场:推出“低价智能手机”(售价低于100美元)、“4G网络适配”(应对南亚地区4G普及较慢的现状);
  • 操作系统:HiOS系统内置“非洲音乐平台”“本地新闻聚合”等功能,用户活跃度高于安卓原生系统(2024年HiOS月活用户达1.2亿)。

这种“需求导向型”研发策略,使传音在新兴市场的竞争中形成了技术壁垒,避免了与头部厂商在高端芯片、折叠屏等领域的直接竞争。

四、研发效果评估:技术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1. 市场份额提升

传音控股的研发投入直接推动了市场份额的增长:

  • 非洲市场:2021年手机市场份额40%,2024年提升至45%(IDC数据[1]);
  • 南亚市场:2021年份额5%,2024年提升至8%;
  • 全球市场:2024年手机出货量达1.5亿部,位列全球第5(Counterpoint数据[1])。

这些增长主要得益于研发带来的产品差异化:比如TECNO品牌的“拍照手机”(针对非洲用户对自拍的需求,优化了低光拍照功能)、itel品牌的“超长续航手机”(针对农村地区电力短缺的问题)。

2. 专利与技术积累

截至2024年三季度,传音控股累计拥有专利1200+项(其中发明专利300+项),主要集中在:

  • 电池管理技术(150项);
  • 操作系统优化(200项);
  • 多SIM卡技术(100项)。

这些专利不仅提升了产品的技术含量,还为公司的多元化布局提供了支持:比如Oraimo品牌的“快速充电配件”(基于手机电池技术的延伸)、Syinix品牌的“智能家电”(基于操作系统的互联互通)。

3. 移动互联网业务增长

传音控股的研发投入还推动了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快速增长:

  • 2024年移动互联网收入达25亿元,占总收入比重5%(2021年占比仅1%);
  • 应用商店“AppGallery”(HiOS内置)2024年下载量达10亿次,广告收入达8亿元;
  • 游戏平台“Transsion Games”与网易合作推出的《非洲版梦幻西游》,2024年流水达3亿元。

这些数据表明,研发投入已从“硬件驱动”向“软件与服务驱动”延伸,为公司的长期增长提供了新引擎。

五、风险分析

1. 研发投入的不确定性

传音控股的研发投入主要集中在新兴市场需求,若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比如非洲市场突然普及5G,而公司的4G技术研发投入过剩),可能导致研发成果无法转化为收益。

2. 竞争加剧的压力

随着小米、OPPO等厂商加速布局新兴市场,传音控股需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才能保持优势。比如,小米2024年在非洲推出“100美元以下5G手机”,而传音的5G手机研发投入仍处于起步阶段(2024年5G手机出货量占比仅10%)。

3. 研发效率待提升

传音控股的研发投入占比虽稳步增长,但研发人员效率仍低于头部厂商:2024年研发人员数量达2000人(占员工总数10%),人均研发费用约108万元(小米2023年人均研发费用约150万元)。如何提高研发人员的产出效率,是公司需要解决的问题。

六、结论与展望

传音控股的研发投入占比(3.5%-3.7%)处于电子制造行业中游,但研发策略聚焦差异化,针对新兴市场的需求进行技术创新,已形成了独特的市场竞争力。未来,随着新兴市场的消费升级(比如5G普及、智能家电需求增长),传音控股需要:

  • 加大5G技术智能终端芯片的研发投入,应对竞争;
  • 提升研发效率,优化研发人员结构;
  • 强化移动互联网服务的研发,推动收入结构转型。

总体来看,传音控股的研发投入策略符合其“新兴市场龙头”的定位,若能持续优化研发结构,有望保持长期增长。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券商API[0]及公开资料[1],其中[1]指IDC、Counterpoint等第三方机构数据。)